智绘和美乡村新画卷——华容区“数字乡村”改革试点工作纪实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11-06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 刘学文 通讯员 熊超 方亮

  在武汉鄂州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华容区以数字乡村改革为突破口,推动要素双向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华容区聚焦体制机制创新与场景深度融合,构建起“1个数字底座+ 1个指挥中心+3类智慧应用+1套服务体系”的城乡融合数字化架构,成为湖北省探索数字乡村改革的“前沿阵地”,其案例《数智赋能提质效动态监管防返贫》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优秀案例。

  2024年,华容区数字乡村(一期)项目荣获“湖北省优秀乡村规划案例”;2025年5月,华容区参与编制两项省级地方标准《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第三部分:验收评估》《数字乡村建设规范第四部分:系统运营管理》,为全省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标准支撑;2025年8月,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华容区“数字乡村防溺水监测系统”获评“2025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构建基层治理新范式

  华容区以“数据替代群众跑路,系统驱动治理升级”理念,系统重塑基层治理逻辑。

  在临江乡粑铺村,数字乡村运行指挥中心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自动识别水边嬉戏的儿童并实时预警,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控制广播及时劝离儿童,实现危险秒级响应。

  智能治理已延伸至防返贫、秸秆禁烧、违建监管等多个领域:华容镇柴汤村村民朱某因胆囊癌住院,系统触发返贫风险预警,网格员迅速上门核查,启动精准帮扶流程。

  融合“雪亮工程”“明厨亮灶”及秸秆禁烧等系统1022个视频探头、16个火警监控点、63处山塘水库监测杆及无人机等设备,形成“区—乡镇—村—小组”四级网格可视化治理体系,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一屏观村情,一键管乡务。”华容区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卫星导航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打造“乡村智慧大脑”指南;数字乡村基层治理服务一体化平台,以GIS可视化地图的形式呈现网格和事件信息,推动基层治理从传统人工管理向智能精准治理转变。

  打造数字农业新样板

  “咱村的土地、房屋、农田都有数字身份证了!”3月21日,华容区颁发全国首张数字乡村数据产权登记证书,完成武汉都市圈首个行政事业单位数据确权认证,标志着农村数据资源资产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相当于为数据颁发产权证。”华容区数据局负责人表示,编号HB0020250321001的证书首次明确了数据持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有效期3年。这些经确权认证的数据将优先应用于乡村振兴、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先行示范。

  在蒲团乡何桥村,农机手正操作收割机在田间作业。而在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大屏上,全区15.7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70万吨粮食总产量及各类作物数据一目了然。

  如何实现由传统农业“看天”向智慧农业“看屏”的转变?华容区与省农科院合作试点“无人农场”,通过部署智能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与病虫害,实现定时定量精准灌溉,完成水稻插播、收获、加工等环节无人化操作与数字化管理,支持全流程农产品溯源,显著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能。

  畅通便民服务新路径

  走进临江乡新港村张家田湾,道路绿树成荫,民房错落有致,庭院清爽整洁,村民们忙着收割作物,一派怡然自得的景象。

  “以前办个事要跑镇上好几趟,现在动动手指就能搞定,省心又省力!”临江乡新港村张家田湾村民张大爷点开“容E办”App,对数字化带来的便捷赞不绝口。

  华容区整合多业务系统和便民服务事项,量身定制了“容E办”服务平台,集成事件上报、社群互动、政策咨询等功能,构建起“村民端提需求、政府端聚资源、网格端抓落实”的服务闭环。这一改革举措有效破解了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推动基层服务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实现了社情民意的实时感知和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有效提升了基层服务效能和群众获得感。

  好风凭借力,扬帆远航时。数字之于华容,已不仅是技术工具,而是乡村振兴的“智慧大脑”、田间地头的传感器、村民手中的App和城乡互联的云课堂,更是华容探索以“数字革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