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返贫致贫“防火墙” 扶上马再送一程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11-17 语音:播放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华容区2099户4199名贫困人口脱贫,最后2个省级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02%。

  然而脱贫并不止于“摘帽”,脱贫攻坚不能扶上马了事,还必须送一程,直到群众不会返贫,才能确保脱贫质量和成色。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华容区积极探索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采取针对性措施,筑起返贫致贫“防火墙”。

  精准滴灌 扶贫扶到根上

  在临江乡胡林社区,一大早,郭火刚就来到自家的建材小店,搬运PVC水管、腻子粉等建筑材料,整理店里的货物,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几年前突患重病,正值壮年的郭火刚不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还要常年吃药休养。家里女儿患有残疾,儿子尚在读书,家庭负担一度非常沉重,村里将他家纳入精准扶贫户。“成天躺在床上,浑身没劲,又没有收入来源,生活负担全部在我爱人的身上,当时心情非常着急。”回忆那段艰难岁月,郭火刚不禁感慨。

  2015年建新社区,郭火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第一批就把房子拆了,身体好一些去胡林社区看房子时,发现小区里到处都在装修,曾经从事建筑行业的郭火刚敏锐地察觉到商机。

  “看到这么好的劳动力在家闲着,我们都非常着急。我们在乡里给他跑相关的政策、资金。”临江村党支部副书记汪红金介绍,为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创业,区里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给予2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经认定属于返乡创业的贫困人口,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就地就近创业且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

  2018年,拿着2万元政府贴息小额扶贫贷款,加上自己借的一些钱,郭火刚在胡林社区开起了建材店。由于不怕累、不怕脏、诚信经营,加上村里也帮他跑销路,2019年他一举摘掉了“贫帽”。“我们这里的同乡人都很照顾我,都在这里买我的货,生意也可以,一年下来也可以搞个五六万块钱。”如今郭火刚身体渐渐好转,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今年,他再次通过扶贫小额贷款贷了3万元,准备扩大经营规模。

  “全面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并采取相应扶助措施。”临江乡农办主任吕敏介绍,临江乡共有13个行政村,截至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755户1778人。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临江乡深入落实扶贫政策,全力做好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工作。目前,发展生产就业脱贫一批358户,发展教育脱贫一批46户,社会兜底保障一批351户。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增强已脱贫户和处于贫困线边缘农村人口的抗风险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华容区出台《华容区“防贫保”工作实施方案》,对于处于贫困边缘的农村低收入边缘户和收入不稳定的已脱贫的监测户,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以下人群,因疾病住院、意外灾害或因学影响到“两不愁、三保障”且综合评估其家庭共同生活成员实际困难的人群,用保险手段加固防止致贫返贫“防火墙”。

  志智双扶 激发内生动力

  为了防止自家牛羊啃坏村民的庄稼,段店镇中湾村一组村民童红峰一早就将15只羊、11头牛赶得远远的。由于位于长江边,段店镇中湾村水草肥美,牛羊不愁没得吃。

  童红峰今年40岁,肢体二级残疾,以前一直在镇上和村里打点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2018年6月,他从邻村一个朋友那里了解到,眼下农村闲置荒田较多,牧草有保障,养殖成本很低,一头成牛可以卖到一万元左右。

  深思熟虑后,他主动找到村干部,说出自己养牛的想法,得到村里支持。“两万元小额贷款,一万元养殖补贴。没技术,村支部帮助我找专家上门指导做防疫,再给我找一些养牛的资料。”从1头、5头,慢慢发展到现在的11头牛,童红峰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牛倌”,牛羊感冒发烧等小毛病已经难不倒他了。接下来他计划再扩大养殖规模,虽然会更辛苦,但是距离小康的日子却更近了。

  7月1日,建党节当天,童红峰前往中国农业银行段店营业点,将两万元银行无息贷款还上。“没有政府支持的两万元启动资金,也就没有我现在的养牛产业,感谢党的好政策。”童红峰说。

  “中湾村共有贫困户125户329人,90%以上都是因病因残致贫。我们从2014年开始,通过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相关政策,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中湾村党支部书记杨威介绍,下一步将继续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村不落一户,户不漏一人。同时,建设桑蚕基地,发展村级产业和劳务公司,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贫困户就近就业,提高经济收入。

  稳定就业 守住民生底线

  11月4日,华容区慧民职校家政服务培训班上,华容镇铁咀村村民姜继容正在听培训老师讲家政服务的相关知识。通俗易懂的讲解、细致入微的提示,让她听得津津有味。“因为我们年纪大了,没有一技之长。现在通过学习这个家政培训,我们学习了一些知识,能找到一份相关的工作。”

  “培训的内容门槛低,适用性强,社会需求比较大。培训结束后,我们会安排相应的匹配工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善目前的生活。”慧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姜志龙说,今年以来,华容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已经安排了500多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免费培训。

  在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年近六旬的姜三爱正在岗位上忙碌着。亲人的相继离世一度让她消沉,公司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她承担照顾两个外孙健康成长的勇气和力量。“年纪大了,又没有工作经验,枫树线业给了我们贫困户一个工作的平台,让我们觉得很充实。”好不容易走出阴霾,姜三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在枫树线业,有近80名贫困户在此实现就业。“因为贫困户家里的一些特殊状况,公司尽量根据他们的个人需求进行岗位的安排。同时我们积极地去帮他寻找涉及工会、妇联等方面的帮扶政策,争取一些相关的补贴。”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殷小林介绍。

  “紧扣‘实现有劳动力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这条主线,我们精心推出‘培训提升就业、产业吸纳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专岗对接就业、劳务协作转移就业’系列措施。”华容区劳动就业局局长宋鸿伟介绍,今年华容区采取集中专题培训、就近就地培训、订单定向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免费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培训,提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能力,保证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掌握一技之长。目前,工商企业吸纳贫困人员118人、生态农业基地吸纳贫困人员110人、生态文明公益岗兜底安置贫困人员409人、自主创业贫困人员1人;全区贫困劳动力3842人均已就业,并已发放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和生活补贴148.18万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记者李文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