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稻共生”鄂州模式成闪亮名片

一季稻三批虾,经营主体不分家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3-28 语音:播放

  眼下正是吃小龙虾的季节,大量小龙虾上市,产地也不尽相同,有潜江的、盱眙的、九江的……但是追根溯源,这些小龙虾可能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我市泽林镇万亩湖小龙虾良种场。每年,有数亿只小龙虾从这里走向全国。

  3月24日,虾农张家生驾着小船在稻虾田里忙活。只见他熟练地将沉在水里的地笼缓缓提起来,轻轻抖动几下,一只只张牙舞爪的小龙虾就滚落到了盆里:“这些虾壳青个大,虾尾晶莹透亮,非常肥壮。很多客商就认准了万亩湖虾苗,养出来的虾个大、肉质肥美。”

  万亩湖的虾苗俏销,得益于“虾稻共生”模式,“一季稻三批虾,经营主体不分家”,在种植一季稻谷的同时,出产种虾、虾苗、商品虾,收入翻番。这种模式以全生态小龙虾繁育技术为主,主要养殖大规格的小龙虾虾苗,占全部产品的70%左右。

  自推广“虾稻共生”模式以来,万亩湖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虾苗逾50万公斤、种虾2亿尾,养殖户年均收入增幅达10%至15%,每亩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植粮食增加1600元左右。

  万亩湖“虾稻共生”模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闪亮名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得到省农业厅、省水产局、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认可,被命名为“鄂州模式”,并被农业部重点推广。

  如今,该合作社有近300名社员,虾稻共生面积发展到核心区5000亩、示范区6680亩,小龙虾年产值3600万元左右,稻谷年产值1600万元左右,全市共有稻虾田逾4万亩。

  该合作社副理事长张卫东介绍:“目前,合作社正在推广‘繁养分离’新模式,并计划发展初加工产业,尽量多产商品虾,让虾苗早上市,从以前的大养虾变成养大虾、出早虾,取得更好的效益。”

  记者 孟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方针政策权威发布,经济民生面面俱到,新鲜资讯随手掌握

  • 欢迎关注鄂州政府网官方微信“鄂州政府网”
  •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
  • ② 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鄂州政府网”“ezzfw027”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