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链”起18亿大产业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04-25 语音:播放

  稻菽千重浪,蒲团好“丰”景。

  4月17日,记者从华容区蒲团乡获悉,当地以优质稻米产业为核心,成功构建起完整产业链,带动区域农业产值超18亿元。

  蒲团乡素有“鄂州大米之乡”的美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23年,蒲团乡获批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经过一年多的深耕细作,这颗以优质稻米为核心的“种子”已破土成林,串联起从育种、种植、加工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条,带动区域农业产值突破18亿元,实现从农业大乡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的跃迁。

  历史上,蒲团乡地广人稀,是一片沼泽地。上个世纪40年代前后,因自然灾害,许多外地居民移居蒲团乡,拓荒种植,繁衍生息。至今水稻种植仍是蒲团乡的重要产业,但受传统观念制约,蒲团乡多以个体分散式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抗灾能力弱的粗放型传统生产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了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

  破局之道在于科技赋能。蒲团乡以华苑粮油为龙头,依托湖北省农科院鄂州基地及湖北鄂科华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撑,构建起“品种选育+生态种植”的科技化发展模式。通过培育“邦两优香占”“荆楚虾稻香”等优质品种,联合体种植面积扩展至2.34万亩,带动周边优质稻种植8.5万亩。

  “2024年,我们优价收购联合体成员稻谷0.71万吨,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39亿元,稳居湖北省粮食加工行业前列。”华苑粮油公司品牌推广相关负责人沈少华说,早在10多年前,他们就将加工基地从樊口搬到蒲团,依托主产区发展稻米加工产业。近年来,企业又与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加强合作,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华苑粮油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合攻关的“稻谷清理中心新工艺”项目,将谷外糙米含量降至2%以下,年新增产值近2000万元;其“谷物多维加工关键装备开发”技术更斩获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与此同时,蒲团乡通过土地流转政策创新、农机补贴倾斜、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等举措,推动适度规模经营,2024年新增流转土地1500余亩,土地综合效益提升30%。

  农业品牌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良好的品牌建设会为农产品带来一致性传播效果和更佳的营销影响。从田间到餐桌,“华苑”品牌正加速破圈。

  企业连续4年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旗下大米通过有机认证。凭借“荆楚好粮油”“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等荣誉,产品覆盖鄂州城乡市场,并辐射黄冈、黄石、武汉及省外多地。去年,蒲团乡大米全产业链产值达18.1亿元,品牌溢价效应持续释放。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在于富民。蒲团乡构建“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尽可能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华苑粮油与27名粮食经纪人签订收购协议,提前约定种植品种并提供技术服务,通过田间地头现收现结的模式,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并吸纳当地25名农民就业,月均收入3000元;组建由失地农民参加的15人营销团队,全年配送大米1.5万吨,创利200万元,实现“离地不失业、增收有门路”。

  田间“一粒米”,盘活一条全域发展的产业链,蒲团乡迈步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未来,随着科技赋能持续深化、品牌矩阵加速拓展,这条“黄金产业链”将释放更大能量,为农业强镇建设提供可复制的“蒲团样本”。

  全媒体记者吴晓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