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交融”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探访“全国文明村”水月村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06-06 语音:播放

  全媒体记者刘琴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整齐的村舍掩映在远山眉黛之中,洁净的红道蜿蜒如龙串联起生态产业。从“省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这里以党建红、生态绿、文化古“三色交融”,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田园牧歌——九龙山茶场碧波荡漾,百亩果园四季飘香,非遗龙灯舞动乡愁,文明新风吹拂万家。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作为全国文明村,新庙镇水月村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生态立村、产业富民的振兴之路,完成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精彩跨越。

航拍水月村,高速穿境而过,离城区不到5公里。

  红色领航:党建强基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走进水月村,古色古香的村民议事亭掩映在绿树丛,村湾里一面面“党员示范户”的红色标牌格外醒目,村务公开栏前村民正在热议最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巧巧工作室”里调解员正在化解邻里纠纷……这幅生动的乡村治理图景,正是水月村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的真实写照。

  水月村位于新庙镇南部,总面积7.4平方公里,现有16个村民小组,3个党支部,15个党小组,党员110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水月村坚持党建引领,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乡风文明为灵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水月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实施“五共同创四式共管”模式,以党总支牵头,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志愿服务队、村务监管组、巧巧工作室形成“五共同创”组织体系,通过“履职式+设岗式+风筝式+关爱式”党员管理模式。全村110名党员带动16个村民小组,年调解纠纷成功率98%,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让基层党建实实在在成为了看得见的生产力。

  与此同时,水月村定期开展“法治大讲堂”,适时修订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其中。去年,水月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更是带动全村掀起了志愿服务热潮,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制”与“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激发了村民向上向善的热情。如今的水月村,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个治理有效、和谐有序的秀美水月完美呈现。

  古韵流芳:文化润心 绽放乡风文明新气象

  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作为市级非遗,春节期间水月村汪文龙灯会的巡游队伍沿着村道蜿蜒前行,金鳞闪烁的龙身在舞龙队员的操控下翻腾跳跃,时而盘旋升空,时而俯冲游走,引得围观村民阵阵喝彩。锣鼓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为新春增添了喜庆氛围。龙灯所到之处,村民们纷纷祈福。

  “扎龙灯、祭供开光、滚灯祈福、龙游山脊……每个环节都是我们自己的村民在组织。我们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水月村党总支书记江明智说,汪文龙灯会有300多人。其中,龙灯队200人、锣鼓队、后勤队计100人。

  5月30日,水月村开展“粽情粽意迎端午艾韵艾香贺瑞节”主题活动,通过文艺展演、包粽子、义诊等形式,让居民在欢乐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共促邻里和谐。从春节到端午,“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水月村每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开展相关活动数十场。

  水月村倾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行走在水月,清廉、孝道、爱护环境、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小景点缀在村湾里。

  看,潘家咀的向日葵花海火爆出圈,村民们变身志愿服务者,为游客们指路,帮他们拍照打卡;瞧,任家窑旧貌换新颜了,昔日的臭水塘如今碧波荡漾,乱堆乱放的房前屋后整洁有序美观大方了。村民们在新建的小公园和小广场锻炼身体拉拉家常,个个对这村湾变化竖起大拇指。

  村湾美了,“杂乱湾”变身“宜居湾”;人心齐了,“旁观者”成为“参与者”;干劲足了,“要我建”转变“我要建”。小巷深深,流水潺潺,砖瓦苍苍……在这场乡村与村民的“双向奔赴”中,文明之花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共同绘就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

  绿意盎然:生态富民 谱写产业兴旺新篇章

  一提起水月村,你会想到什么?是夫子岭水库的碧水青山,还是绵延纵深的十里红道?跟随我们走进水月村,层峦叠翠的九龙山茶场、满目葱茏的杨梅林、金黄饱满的黄桃园、整齐排列的食用菌大棚、紫红诱人的桑葚基地,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图景。

  近年来,水月村立足生态优势,流转土地400余亩,打造集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让沉睡的山水资源焕发新生机。绿色清新怡人、杨梅酸甜可口,黄桃香飘四方,蘑菇鲜嫩肥美,桑葚酿出致富甜酒……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水月增收的“聚宝盆”。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水月村坚持生态优先,通过科学规划,让农业与自然共生共荣。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村庄环境更加宜居,更吸引了周边游客纷至沓来,农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又鼓起了腰包,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山峦叠翠映衬着整齐的农田,欢声笑语回荡在丰收的果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证明,守护好绿水青山,就能收获金山银山。

  忆往昔,山路崎岖、产业薄弱已成过往。看如今,千亩茶园吐翠,生态农庄迎客,文明乡风浸润家家户户。水月村,一座掩映在苍翠山峦与碧波粼粼间的美丽乡村,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绘就了一幅山水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文明和谐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