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控温孵化池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刘伟 通讯员蔡诗媛)“你看这满池的锦鲤,红的似火、白的如雪,每一条都是我们的‘致富宝’!”湖北盛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季波望着池中摇曳的锦鲤,言语中满是自豪。作为蒲团乡国家级水产良种场,该公司依托科技赋能、品种精研与产销创新,让小小锦鲤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探索出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以前养锦鲤基本‘靠天吃饭’,鱼苗成活率能达到60%就已不错。如今,我们有了‘科技加持’!”季波蹲在鱼池旁,手持水质检测仪边操作边介绍。
为突破传统养殖“看天脸色”的局限,该公司构建了从鱼苗到成鱼的全流程自主培育体系。刚孵化的“水花”鱼苗首先进入恒温厂区的“育儿房”,在精准调控的温度与湿度环境中接受精细化照料,待其长到3至5厘米后,再转入6亩大的室外“大别墅”——单个室外鱼池可容纳7万尾锦鲤,47个品种和谐共处。
“锦鲤适应性强,但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必须把控好成活率与受精率。”季波道出关键。企业创新的“室内控温孵化——室外生态培育”两段式模式,通过精准调控孵化温度、水质PH值及饲料配比,将苗种成活率稳定提升至90%以上,“有了优质苗种,产业基础才真正牢固。”
“如果养殖的锦鲤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身价可翻个几十倍!”从每尾几分钱的“水花”鱼苗到价值数万元的成鱼,盛丰渔业的成功关键在于“精雕细琢”。面对体形存在小瑕疵的锦鲤,专业团队采用“麻醉微雕”技术——在对锦鲤实施轻度麻醉后,精细修正其体形,使原本不起眼的小鱼变成观赏性十足的“精品”,售价随之翻番。
“高端品种更需用心培育。”季波介绍,如丹顶、红白、九纹龙等品种,一旦在专业赛事中获奖并获得认证,便从论斤卖转为按条销售。“去年听说外省一条顶级‘九纹龙’最终以200多万元成交,令人惊叹。”目前,公司正加速筛选优质种源,打造自主品牌,并借助线上渠道处理淘汰品种,实现高低搭配销售,充分释放“观赏经济”潜力。
该公司计划将直播间直接设在养殖基地,让全国消费者直观了解锦鲤的生长过程,实现从产地直达鱼缸。公司物流负责人葛培表示:“以往担心运输损耗,如今已不成问题。”企业将依托湖北“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与顺丰快递深化合作,采取专用氧气包装护运输,确保锦鲤在12小时内保持鲜活,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朝发夕至”。“广东、长三角地区的客户对我们的锦鲤情有独钟,不少景区也批量采购,寓意给游客带来‘好运’。”葛培说,蒲团乡的锦鲤不仅畅销远方,更成为当地的“农业名片”。
目前,该公司的锦鲤产业已成为蒲团乡农业经济的“新引擎”,这条“锦鲤致富路”正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