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年时间,梁子湖区8118户贫困户脱贫,1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征途漫漫,而今迈步从头越。“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谆谆叮嘱,“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如何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力,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沿着中央一号文件指明的方向,梁子湖区正在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
让特色产业增添硬气有底气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二者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梁子湖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和绿色产业。
春节刚过,梁子湖区各个果园基地便热闹了起来,技术员和果农们纷纷下到地里,开启果园春管模式,盼着丰收。
在涂家垴镇张远村蓝莓基地,天刚蒙蒙亮,工人便进到果园开始忙活,清理杂物、翻地、补栽苗子……
“五一前蓝莓就开始挂果了,并持续到8月份。”在此深耕10余年的白龙蓝莓基地负责人王如敢说。
白龙蓝莓基地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蓝莓种植人口720人,帮扶对象每人年均增收7500元,成为首批国家产业扶贫标准案例。
“如何持续推动扶贫基地达到产业兴旺的目标?”张远村党支部书记余再军说,该村去年下半年新引进一家文旅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按“政府+市场主体+村民”运行模式,建设莓果公社农旅融合综合体,打造网红打卡地。莓果公社建成后,该村蓝莓种植面积将突破2000亩,还准备兴建统一风格的民宿迎客。
涂家垴镇党委书记丁辉说,近年来,该镇发掘沿线村庄特色,以临湖滨水会客走廊、张远村蓝莓小镇、吴都酒业4A级景区、官田小镇以及熊易湾、万秀湾、王治伊湾民俗民居带为主,形成“一线串五珠”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既要走上脱贫之路,又要通向振兴之道。”这不仅仅是涂家垴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独门秘籍”,也是沼山镇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形成的共识。
在沼山镇楠竹村乐华花卉合作社里,基地大棚和包装车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合作社负责人金恢华介绍:“乐华花卉作为扶贫基地,也在积极谋划振兴之路。”近年来,合作社与梁子湖区沼山镇丛林村、牛山村、桐油村、楠竹村、湖瓢村,梁子镇沙湾村,涂家垴镇公友村等7个村委会合作。各村将非洲菊种植作为扶贫项目,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收购他们种植的非洲菊。目前,7个村共种植面积达200亩,预计一亩地每年可增收一万余元,带动近百名村民就业。
今年,乐华花卉抓住梁子湖区乡村游发展火热的势头,增加了赏花、农家乐等乡村游项目。
目前,梁子湖区建设特色生态农业基地169个,“两品一标”产品达89个。全区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455家、家庭农场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12018户、企业服务12330户,也催生出了金恢华、金海兵、舒捷等一大批产业能人、种植大户、返乡创业者……
从生态扶贫走向生态富民
让美丽乡村有“面子”更有“里子”
漫步在梁子镇刘斌村,恍如画中游: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田间地头花果飘香,河湖沿岸芳草萋萋,推窗见绿,出门观水,远足望山。
梁湖之美,美在生态;梁湖之殷,根在乡村。让乡村真正活起来,既要有绿水青山,又要有文化底蕴。
生态是乡村活力的外表——瞄准生态宜居的目标,梁子湖区以创建美丽乡村等为载体,计划通过5年时间,先慢后快、由点及面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在梁子湖区各乡村,美丽先定“标准”。
制定《梁子湖区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2019-2023年)》,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村庄规划,大力推进“三乡工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整治村14个。
自2013年以来,全区在环湖周边着力写好“净”的文章,让湖泊休养生息,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全面退出一般工业、污水全处理、垃圾全外运、“三边”全绿化、厕所全改造等生态治理措施不断推进。
自2019年起,梁子湖区又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大比武”,将5个乡镇的601个自然村湾纳入实绩拉练考评之列。考评内容主要包括人居环境、乡村产业、基础设施、乡风文明、社会治理五个方面。
“先后6轮拉练,区级拨付补助资金2004万元,601个自然村湾每年2万,另还颁发奖补资金575万元,38个村91个自然湾脱颖而出。”近两年梁子湖区创新机制推进乡村振兴的力度,区委副书记尹俊武以“前所未有”来形容。
一条条干净的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美丽的庭院错落整洁……目前已拉练的38个村91个自然湾在梁子湖区各镇“破茧而出”,其中东沟镇大桥村、太和镇陈太村等村湾已成为网红打卡地,老百姓生活在“景区”中。
全域秀美,美在“面子”,重在“里子”。梁子湖区坚持以创建“四美乡村、五美庭院”为抓手,按照“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户一格局”要求,注重“景观”植入,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风光优美、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让环境整洁更整洁、乡村美丽更美丽、群众满意更满意。
废砖旧石铺设成蜿蜒曲折的小路,闲置房屋改建的民俗馆,石磙、磨盘摆放在休闲绿地,光伏发电板下垂钓乐……太和镇农科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结合果树种植为美丽乡村再添新“容颜”,结合乡风文明丰富村庄文化内涵,结合环境卫生整治提升村庄“颜值”,将闲散宅基打造成林荫果园、公共场所建成休闲乐园、抛荒土地流转建成菜园等农村特有的“三园”风景。
“在这块沃土上,梁子湖区人民在秀美的‘大花园’里,会把青山绿水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接续描绘一幅充满诗画意韵的生态画卷!”梁子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
让“美丽经济”带来幸福小康生活
不远处的山脉郁郁葱葱,村庄里花开争艳;农家乐饭店里,可口的农家饭菜端上了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个春节,梁子湖区东沟镇大桥村乡村旅游分外红火,7天时间吸引了近10万游客。
“我们这个店最开始只有四五桌,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现在高峰期一天接待160多桌,一年收入能达到80多万元。”村民何双喜经营的“荷田农庄”是大桥村的第一家农家乐,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让像她一样的村民尝到了甜头。
10年前,在外做生意的大桥村村民舒捷回乡,投资了9千多万元,流转了3100亩荒地和农田,规划建设了蓝海生态园。除了春节期间爆火的梅花园外,蓝海生态园已建成了茶花园、樱花园等18个园区,形成了大观园中有小游园的格局,做到四季有花可赏。
“希望能在这片故土潜心耕耘,与大家共同收获希望。”回归田园,带领乡邻一起发展,是舒捷的梦想,也是他的心愿。舒捷说,“看到村民通过乡村游获得了颇丰的收入,觉得很值得。”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也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绿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和谐统一。
眼下,太和镇胡进村党支部书记胡宝庆一刻都没停下来。“正在着手建设民宿、农家乐,将田园采摘游发展为真正的乡村旅游。”胡宝庆说。
2017年,胡进村成立金鸡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整合村内510亩的零散土地、荒山荒地流转至公司,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一体的模式,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目前,胡进村的产业基地有草莓、有机盆景蓝莓、黄心火龙果、圣女果等10余个品种,可以做到月月有果摘。依托产业基地,胡进村还打造了竹弄坊、观景亭、“花果山”、农耕园、紫薇花廊、趣味枫林等休闲区,形成了集果品采摘加工、科普体验、“莓”您喊泉、情歌传唱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观光综合体。
大桥村、胡进村等仅仅是梁子湖区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发展“美丽经济”的一个缩影。
涂家垴镇万秀村建设“秀美”田园风光,从改变村民生活习惯到村庄环境整治,再到产业提升,打造乡村“慢”生活,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村、省级宜居村庄,去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已成为令人羡慕的世外桃源,生态旅游正吸引八方游客,乡村旅游产业如朝阳升腾。
“从过去单纯的美丽乡村,到如今的田园游,再到今后的生态游,我们村的绿色产业融合之路会越走越宽。”依托乡村游的万秀村黄金甲民居负责人刘俊,如今年收入已超过百万元,对于未来,他满怀憧憬。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如今,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梁子湖区运筹帷幄、步履铿锵。
记者 胡倩 特约记者 李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