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一个个绿色富民产业助力生态扶贫精准实施
信息来源:青海日报
日期:2019-04-03
语音:
坚持生态产业兴林富民,依托特色经济林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有机枸杞品牌,认证有机枸杞1.13万公顷,我省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枸杞出口量位居全省农产品前列。
加快沙棘、杂果、中藏药、藏茶基地建设,种植面积分别达16万公顷、4.12万公顷、1.6万公顷、0.15万公顷。大力提升苗木品质,优化树种结构,全省苗圃突破1.07万公顷,生产苗木近11亿株。
支持培育特色野生动物繁育产业,林麝、梅花鹿、大雁、藏雪鸡等野生动物繁育快速增长。持续推进生态旅游,积极培育森林康养、花海乡村、森林人家、生态探险等新业态,森林、湿地、沙漠和地质等生态公园成为旅游热点,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较2017年增长一倍。
全省林业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值达到69.4亿元,较2017年增长35%,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坚持生态管护岗位就业、林业产业带动、造林种草务工、奖补增收和定点帮扶多措并举,实现与扶贫政策的精准对接。稳步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一户一岗”、管护绩效管理等制度,2018年新增贫困人口护林员3000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管护员总数达到5万人,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
支持引导各地发展特色林业产业,2018年全省林业产业带动12.4万农牧户受益,户均增收1.4万元,人均增收2634元。加大生态政策性补助,通过兑现森林生态、天保工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国家补助政策,直补农牧民各类资金10.24亿元。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助推了农牧民稳定脱贫。
如今,通过几代人的持续不懈努力,一个生态与经济同步共赢,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大美青海绿色蓝图正以一幅宜人的画卷徐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