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毛换糖”到变废为宝——梁子湖区探索垃圾分类处理巡礼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3-20 语音:播放

  梁子湖畔诗意浓,家园如画映晴空。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垃圾分类试点区,2012年,梁子湖区率先在全省启动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建设工程,全面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从治理初探、落地开花,到全面铺开、成效凸显,12年来,梁子湖区发扬钉钉子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鄂州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

  示范先行——让村镇有亮点

  近日,记者走进征迁集中安置小区梧桐湖社区,只见绿植郁郁葱葱,地面干净整洁。

  为方便集中安置的居民,梧桐湖园区在梧桐湖社区三路设置了智能环保屋。居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刷卡的形式,将相应的可回收物投放到环保屋内,设备即时对投放的物品进行称重计量,个人账号上会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牙膏、香皂等日用品。

  “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很高,这都是智能环保屋的功劳。”社区工作人员周施说,“目前社区共入住了2630户居民,基本都注册了环保屋的账号。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大家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也没有出现分错的情况。”

  推进垃圾分类,扮靓美丽乡村,万秀村也有自己的小妙招。自2016年推行“鸡毛换糖”的垃圾分类模式以来,万秀村的卫生环境大为改观,先后获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从一开始成立垃圾兑换超市,村民可凭积分卡兑换生活用品,工作人员对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最后由废品处理公司统一回收处理;到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点,摆放整齐的各色垃圾桶,由专人指导村民自助进行垃圾分类,再统一由再生资源公司回收,万秀村的垃圾分类跨出了一大步。现在,该村又加入了志愿服务内容,将村内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与“鸡毛换糖”相结合,不断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重示范、强引领、出成效。如今,在梁子湖区各村镇,“垃圾分分类,大家都不累”“参与垃圾分类,创造美好生活”等垃圾分类宣传已深入人心,“主动捡拾、习惯分类”正在成为村民生活新时尚。

  多措并举——让治理更精细

  在农村,垃圾分类是个难题,由于易腐垃圾占比较大,长距离运输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为易腐垃圾“谋出路”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

  为破解难题,梁子湖区在34个示范村湾组建了保洁员、分拣员、宣传员和监督员“四员”队伍,并利用整镇推进创新垃圾分类模式,对农村易腐垃圾进行就近就地堆肥处理,实现农村易腐垃圾闭环处理。

  在东沟镇徐山村,“四员”队伍发挥了大作用。每天,分拣员对每户村民家中的垃圾进行分拣处理,保洁员负责与村民共同做好“门前四包”,宣传员和监督员则定期上门开展监督检查。昔日垃圾遍地,今朝洁净靓美,徐山村的颜值在不断刷新,乡风更加文明。

  沼山镇朱山东村的堆肥点为村民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朱山东村是全市闻名的苗木花卉种植之乡,村内的易腐垃圾经收运后倒入堆肥点,通过捣碎、脱水、发酵等一系列过程,最终转化为有机肥。村民可每月根据垃圾分类的数量领取有机肥,运用到花卉种植中。

  2018年初,梁子湖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试点村湾的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外包给梁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探索“店收司运”的市场化模式。目前,全区87个行政村(社区)已建立“店收司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形成可回收垃圾从分类到处理的闭环。

  构建体系——让被动变主动

  构建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提高垃圾分类质效,最终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梁子湖区一直在探路。

  近年来,梁子湖区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分级负责、市场运作、规范运行”的方式,建立“户分类集中、村统一收集、镇清运压缩、区转运处理”的四级垃圾处理运行完整体系,实现农村地区垃圾全收集、全外运、全处理。

  “在推行垃圾分类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垃圾分类已然深入人心。”徐山村村委委员王元贵笑着说,“村里有很多留守老人,刚开始,他们总是分错类,现在不仅没分错,还会催我们上门回收,好换取积分。”

  由“要我分”变“我要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分类”,垃圾分类擦亮了宜居家园的最美底色。

  春风轻拂,万物更新。放眼梁子湖区,一处处分类垃圾箱整齐排列,一场场环保活动如火如荼,一户户居民积极参与,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幸福。干净整洁、绿色低碳的美好生活,如同一颗颗“绿色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全媒体记者戢思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