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有关情况

谱写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10-17 语音:播放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 宋治辉)10月15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有关情况,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今年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鄂州市首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这是我市继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之后获得的又一重大政治荣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驻鄂州各部队锚定“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目标,以超常规的决心和力度,系统推动双拥工作实现从顶层设计到末端落实、从政策保障到民生福祉、从氛围营造到深度融合的全方位跃升,有效破解了官兵关切的“三后”难题,成功构建了军地资源共享、发展同频共振、情感水乳交融的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格局。
  顶层推动体系化,构建“前所未有”的创建格局。市委、市政府将双拥工作纳入战略全局,建立“市委常委会牵头决策、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驻军部队和双拥成员单位高效推进”的三级联动机制,形成“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军地联动”的强大组织力。近3年共召开双拥创建专题会议12次,解决部队营房建设等多项重难点问题。科学制定《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年行动方案》,将78项硬指标细化为“作战图”,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市政府连续两年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军地双方联合推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20件实事”清单,构建“服役—退役—优待”全链条政策保障体系。克服经济下行、财政吃紧等困难,近3年累计投入4.8亿元提升双拥硬实力。其中,2.1亿元升级市民兵训练基地,3000万元新建鄂城区人武部营房,1.3亿元建成全省一流的烈士纪念园,填补建市以来无大型烈士纪念设施的空白。市级财政预算、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持续支持基层一线阵地建设,推动我市双拥创建硬件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破解难题攻坚化,实现“尊崇有感”的精准保障。自2021年以来,转业军官100%安置至市直机关,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100%进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或国企,安置质量位居全省先列;在市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随军家属11名,吸纳15名退役军人、6名“兵教师”进入事业单位,联合开发退役士兵专项岗位600多个;保障132名军人子女就近入学,10人享受中考加分。“立功送喜报”152人次,为近3万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八一”期间通过主流媒体集中宣传功臣事迹。暖心走访慰问边海防官兵360人次,发放慰问金50万元。精心打造抗战老兵高性宽事迹记忆馆,“三枚弹片勋章”故事引发400家媒体报道,全网点击量超3亿次,形成全国性典型效应。连续两年举办拥军崇军联盟集中签约仪式,发布涵盖182项的优待目录清单,发展拥军企业267家。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可免费乘坐公交,在就诊、购票、银行办理业务时享受优先服务,“景区免票、商户折扣”等普惠服务覆盖全市,“拥军崇军惠军”成为城市文明新风尚。
  创建模式深度化,打造“共赢发展”的协同典范。邀请军队院校专家教授讲国防形势课,组织市、区领导和大型国有企业干部进军营过“军事日”。各区武装部以“全军十大英模挂像进校园”活动为载体,落实校外国防教育辅导员制度,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等专题辅导活动,持续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编建拥军支前队伍,先后组织2000余人次退役军人,圆满完成10余起山火扑救任务、7批次防控执勤任务。各部队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环境整治、双拥宣传活动,为城市建设发展增光添彩。驻鄂州各部队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鄂州军分区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支持帮扶村发展种养殖生产增收项目,并改善医疗卫生、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武警鄂州支队通过消费扶贫、困难帮扶等方式,采购特色农产品5万多元,捐款捐物近10万元,资助特困群众、大学生9人;开展义务巡诊、防疫宣传、免费送药等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