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倪战斗遗址
中共樊湖工委于1939年9月底建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建立了健全的县区乡党政军和群团组织,群众被充分地发动起来,樊湖敌后抗日根据地日趋巩固。
1942年8月,新四军五师十四旅主力挺进江南,接着,以十四旅四十团政治部主任林魁为支队长的挺进支队挺进樊湖地区,樊湖抗日根据地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
为了扩大樊湖抗日根据地,使之与鄂城东部沿江地区的鄂大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中共樊湖工委积极将根据地向长港以南地区推进。然而,这一战略计划的实施遭到了当地土顽芦鸿雁的阻挠,樊湖工委书记王守愚率领武工队通过武装斗争,拔除了芦鸿雁这颗“钉子”。樊湖抗日根据地得到扩展,掌控了九十里长港,沟通了鄂大、大鄂、咸武鄂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使原鄂城境内的四块抗日根据地基本上连接了起来。
樊湖抗日根据地这一战略基地的巩固与发展,直接威胁着武汉日军的后勤补给线。为了保护抗日根据地,中共鄂南工委领导新四军樊湖挺进支队会同樊湖武工队,与周边拼命争夺樊湖根据地的日、伪、顽军展开过多次艰苦卓绝的战斗。
1943年春,国民党第九战区盛瑜所辖之别动军马钦武部由赣入鄂,向樊湖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先后占领了月山、鲊 洲等地。入夏,马部又继续进犯,向横山一带蚕食,遭到我军主力的迎头痛击,其抢占樊湖的阴谋未能得逞。然而,顽军马钦武贼心不死,仍然屡屡出动部队到处骚扰,破坏抗日根据地。
为了打击马钦武的嚣张气焰,1943年10月,新四军五师参谋长刘少卿率十四旅四十一团和挺进十七团进驻樊湖,伺机打击马钦武部。11月19日,四十一团和挺进十七团在东港截住了来犯的马部孟昭厚大队,顽军虽有300多人,但一见新四军主力部队,就急忙向北逃窜。四十一团当机立断,兵分两路,成钳形之势,紧追不舍。其时樊湖总队正在季家畈一带活动,顽军见前后受敌,遂逃到三面环水的上倪村,抢占民房,控制制高点,企图待天黑后从水路逃跑。四十一团亦迅速占据上倪村周边万家墩、胡家铺、熊家染铺、乔李等村庄,包围了顽军。
樊湖武工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首先控制了上倪村周围村庄的船只,同时在大湾等乡组织了大批船只集结在余湖渡一带待命,仅寺屋和武城两村就各出动了50余条船。
上倪村位于鸭儿湖畔,三面临水。村前除万家山外,全是一片开阔地带,易守难攻。顽军孟昭厚大队强占上倪村后,因船只被武工队控制,其从水路逃走的企图破灭。孟昭厚明知顽抗绝无生路,但仍一意孤行,欲背水一战,期待援兵。他令部下收集全村的稻草,用水淋湿,在村口筑起第一道防线;强拆民房,用砖石将巷道封堵,构成第二道防御工事;强占全村最高的5栋青砖瓦房,设置5个主要火力点,并挨户强抢棉被,用水浸湿后堵塞门窗,以作最后一隅之地。
中午,战斗打响,四十一团展开正面强攻。霎时间,枪声大作,杀声震天,整个上倪村被笼罩在硝烟之中。顽军依据有利地形,疯狂阻击,四十一团进攻受阻。为了迅速结束战斗,下午,四十一团再次发动猛攻,首先集中火力射击顽军用稻草筑起的防御工事。11月干冬,久晴未雨,稻草干枯,虽淋了水,但未湿透,有的中弹后便燃烧起来,躲在草堆后面的顽军有的被烧伤,有的被浓烟呛得晕头转向,慌忙后撤,第一道防线很快被打开了缺口。四十一团立即发起冲锋,这时,狡猾的孟昭厚命令部下打出白旗,四十一团立即停止了进攻。为防有诈,指挥部派出一名参谋带一个班作代表进村与顽军谈判。果然,顽军用的是缓兵之计,用假投降来拖延时间,以调整部署,补上缺口。当谈判代表走近村庄时,突然遭到机枪的猛烈扫射,参谋和一个班的人员全部牺牲。全体指战员目睹顽军的卑鄙伎俩,无不怒火中烧,再次发动猛烈攻击。激战中,团政治部主任郑铎负伤。
黄昏,激战仍在进行。顽军企图突围,派出一支队伍偷偷从村西向外蠕动,沿湖岸往清风寺方向寻找突破口。樊湖总队早已严阵以待,对其迎头痛击,毙伤数人,顽军只好乖乖退回上倪村。
夜幕越来越沉,四十一团发挥善于夜战的优势,加强了攻势,采取迂回偷袭、腹背夹击的战术。午夜,四十一团用一部分兵力配合挺进十七团在正面组织佯攻,虚张声势,吸引顽军注意力。主力则乘船绕到顽军背后,借夜幕掩护,悄悄登陆。次日拂晓前,迂回部队突袭得手,正面部队同时发起猛攻,顽军首尾不能相顾,阵脚大乱。四十一团冲进村庄,将顽军分割围歼。天亮时,战斗结束,共毙伤顽军数十人,缴获各种武器300余件,孟昭厚以下官兵全部被俘,无一漏网。上倪战斗硝烟方散。当天,四十一团又在横山击退马部两个连的增援部队,毙伤多人、俘数人。
为了顾全抗战大局,四十一团对俘虏特别优待,向他们反复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并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然后将其全部释放。樊湖工委及时对上倪村的群众进行了慰问,拨出专款,修缮被破坏的房屋。
上倪战斗将顽军马钦武部一支300余人的大队一锅端,然后将俘虏教育后全部释放,赢得了军事和统战的双重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马钦武的嚣张气焰,也震慑了日伪和其他顽军,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影响,促进了武鄂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记者徐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