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一暴动”后被惨遭杀害的英烈中,还有暴动组织者之一——盛浩如的堂兄、妹夫等6名亲属。盛浩如闻讯写下《残酷》诗:
残酷何妨十族诛,此身亦可醢如鱼。
大多群众终难尽,他日成功不必吾。
此诗除了对“残酷”暴行表示愤怒外,还以革命力量“终难尽”和“他日成功”来表达坚定的革命信念,以“醢如鱼”“不必吾”表示甘愿为革命献身的意志。
出生在梁子镇长岭一小商户的盛浩如(1908年—1932年,字可权,化名汪洋)之所以有如此坚定的革命意志,是因为他的家乡长岭和读中学的金牛,都是梁子湖畔通达鄂东南数县的水陆码头“开化”之地,自小既目睹了国家积贫积弱,又接受了外来风气熏陶。
1925年初,他带领金牛虬川中学的同学,赶走了镇警察局局长肖月湘。同年秋,又组织百余名同学,揭露挪用教育经费的镇商会会长瑞生福,逼其交出贪占之款。1926年,发起组织蔷薇诗社,激励学生立志向上。
虬川中学失火停办后,盛浩如辍学。1927年,经人介绍,他来到汉口刘家庙图书馆当馆员。被北伐高潮所吸引,他当即投奔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任第十团司书。不久,经团指导员范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一五”事变后,第十五军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遭到清洗,被迫离开部队。
1928年,盛浩如奔父丧回家,母亲让他接管盛仁记糟坊。但他秘密寻找党组织,与地下党员朱少甫接上关系,8月建立起中共鄂城长岭支部,任组织委员。11月在梁子镇,帮助成立党小组。
1929年,中共鄂城县特别支部重建,盛浩如任宣传委员。6月长岭党支部被破坏,书记朱少甫罹难。他先潜赴武昌,很快又返回家乡重建党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11月参与筹建了鄂城县赤卫队。1930年5月,由鄂城县特别支部改建的中共鄂城特别区委,发展成为中共鄂城县委,盛浩如为负责宣传的委员。随后被调到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负责编辑半月刊《暴动》,接着任该委秘书兼宣传委员会委员。7月回到鄂城县参与发动组织“八一暴动”。
国民党反动派对其亲属的大屠杀,更激发了盛浩如血战到底的意志。1931年,他带领地下骨干到阳新龙港开展群众工作,不料,其行踪被敌人获悉。一天晚上,他们所住的小客栈被一个连的敌兵包围。危急关头,他的妻子、时任妇女主席的胡芸芝挺身而出,掩护其逃出虎口。不久,胡芸芝在凶恶敌人面前英勇不屈,从容就义。盛浩如特作《哭胡芸芝》诗哀悼:
一瓣心香祝项王,美人垓下与偕亡。
我今四面歌声起,无复虞兮伴寂凉。
盛浩如这首诗在忧愤哀思中,对项羽垓下别虞姬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进一步表达对革命的必胜信心。带着这样的信念,他于1932年转战到湘鄂西根据地,先后担任沔阳县游击大队长、中共沔阳县委军事部长。一次战斗中,他带领队伍血战数日,终因援兵断绝、力薄不支,盛浩如战死在洪湖瞿家湾和沙口,年仅24岁。
1998年10月,盛浩如家乡长岭建起革命烈士陵园,树立起“盛浩如烈士纪念碑”。
(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