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秋,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以名扬南泥湾的三五九旅为骨干,组建5000人的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亦称“南下支队”),打通鄂湘赣粤战略通道,建立华南抗日根据地。
在南进北返时,南下支队都从鄂城过江,东沟六十口成为湘鄂赣边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驻地,鄂城抗日斗争由此走向胜利的第四阶段。
从池湖渡口过大江在文塘一带过大年
1945年1月27日,南下支队与新四军五师会合。2月12日除夕夜,由南下支队与张体学十四旅混合组成的先遣队1600余人,在大雪纷飞中,从燕矶池湖安全过江登岸,进入鄂大抗日根据地,驻扎在文家塘、马家田铺、陈家桥一带。当地群众沿路燃放鞭炮欢迎,争先恐后请指战员到家里过年。24日,王震、王首道、张体学所带主力部队也顺利渡江。
这么多人马在鄂城日伪据点眼皮底下过江秋毫无损,当地老百姓如此热情,王震对张体学大发感慨:“在远离我大军的江南后方,有这样一小块抗战根据地作为落脚点,真是难能可贵!”因此,他曾与张体学一起到梁子岛,将“张家楼房”(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指挥机关。
转入战略反攻建立湘鄂赣边区
过江后,南下支队与张体学的十四旅从沿江到樊湖,再到大幕山,横扫日伪顽军,使鄂南抗战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很快打开江南敌后抗战新局面,建立起以鄂南为中心、以鄂城樊湖为战略后勤基地,北起长江、西至粤汉铁路、南至幕阜山、东至江西彭泽,南北130余公里,东西180余公里,人口200余万的湘鄂赣边抗日民主根据地。
在泰山压顶之下,伪顽势力发生动摇。1945年5月,国民党别动队第二纵队二大队长徐勋,在鄂城太平庄率100多人反正。同月,国民党华中剿总绥靖团七连高少华等人投诚。6月,湖北省伪保安第一旅彭四正部阵前起义。接着,鄂城伪保安大队长王宽霖率部接受改编。
王首道带领边区机关进驻邱家大湾
随着樊湖地区敌我实力的此消彼长,不仅为扫清马钦武等顽军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南下支队转战湘鄂赣粤,提供了稳固的战略后方。1945年6月,王首道、聂洪钧带领边区党委、行署、军区机关进驻六十口邱家大湾,在梁子岛和月山建立综合性医院、枪械修理所等后方保障基地。虽然在这里驻扎的时间不长,但发生了许多有意义的大事。
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为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在樊湖站稳脚跟,王首道诚邀樊湖地区各方人士参会,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1989年9月,73岁的王老重回鄂州樊湖根据地,还清晰记得当时一位银须开明士绅的慷慨陈词:“今遇日寇入侵,实有亡国灭种之虞。贵党贵军决策英明,勇猛御敌,风靡天下,实不愧当世英雄。此次南来历尽艰辛,不计旧时积怨,深明大义。老朽年迈虽不能驰驱沙场,但愿奉献余生微力,以期早日驱逐日寇,复兴中华。”
军民共庆“七大”闭幕。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6月中旬,延安红色电波传来“七大”闭幕消息,驻扎在六十口邱家大湾的湘鄂赣边区党政军机关一片欢腾,随即与武鄂中心县委一起,召开了有樊湖近千名群众参加的军民庆祝大会。随后收到从延安发来的“七大”各项文件,湘鄂赣边区党委及时组织南下支队和樊湖根据地军民学习,进一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周立波主办《解放报》。南下支队从延安东关出征时,历任八路军前线司令部和晋察冀边区战地记者、《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副主编的周立波随行。来到鄂城六十口邱家大湾不久,他在王首道等首长的支持下主办《解放报》,专门出版了庆祝党的七大专号。这是鄂城大地上诞生的第一份面向江南几省根据地军民发行的抗战报纸。
鱼餐犒劳王震大军赵家矶送别南下支队
1945年8月29日,南征粤北的王震接到中央军委要求其北上跟鄂豫边新四军五师会合的电报。经过20多天的行军作战,南下支队主力会师湘鄂赣边区机关驻地东沟六十口。王震决定在这里进行休整。
新四军十四旅四十一团政委罗通和武鄂政务委员会主席张凡,代表樊湖军民前来劳军。王震开玩笑地问罗通:“你们打算拿出什么慰问呀?”罗通答道:“中午用梁子湖刚出水的两条鱼犒劳司令部人员。”王震心里嘀咕:司令部几十号人,两条鱼怎么够吃?倒是要看看罗通如何变戏法。
不一会儿,鱼香四溢。王震为看个究竟,一个人跑到伙房察看,偏偏被一位不认识他的当地厨师拦在门外,说首长还未吃,你不能先端菜。闻声赶来的罗通说:“他是我们这里最大的首长——王司令员。”
王震进去一看,案板上摆着鱼汤、炸鱼、鱼圆、红烧鱼块、炒鱼杂等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王司令笑着问:“这是两条鱼做成的?”罗通说:“我这个小政委怎敢骗你这个事事较真的大司令呀!梁子湖湖大鱼也大,早上我们挑来的是两条七八十斤重的青鱼。”
这餐饭,司令部官兵不仅吃得饱,而且对这顿风味独特的鄂城全鱼餐赞不绝口。
9月26日下午,王震带领南下支队和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先遣人员,来到鄂城段店赵家矶江边。滚滚东流的大江,前一刻还空无一船,伴随着一声令下,牛角号冲破云天,上百条船扬帆荡桨而来。
原来,为了确保大军安全渡江,武鄂工委特安排船队先隐藏在江边芦苇港汊里。到了27日上午,几千人大军顺利过江。
(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