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暖阳下,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塑胶操场,孩子们手拉手围成圈,在阳光下奔跑、跳跃,欢快的笑声响彻整个校园。很难想象,这些奔跑的快乐身影,是一群“折翼的天使”。
他们多数患有智障、脑瘫、自闭症和多重残疾,其中近半数的孩子还伴有癫痫、心脏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他们是不幸的,一出生就折断了“翅膀”;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有这样一群自愿成为他们第二个“妈妈”的特教人,用爱缝补他们残缺的“翅膀”,努力点亮他们的生命之光。
多彩课堂 精准施教
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全体师生在学校操场齐上“开学第一课”大思政课,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敏通过暑期老师们下沉社区排查、值守等事例,向师生们讲述了身边的抗疫故事。
当天,各班还围绕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内容,讲好安全健康课、思政教育课,上好“开学第一课”,激发孩子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学期新征程。
为更好地贯彻“促学生成长,为家长分忧,对社会尽责”的办学宗旨,今年,该校全面开展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以少先队队课和主题队日为主要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播撒红色种子;通过观看反映党史优秀人物、时代楷模和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的优秀影片,引导师生参加“青年读党史”阅读活动,接受红色教育;组织学习“红领巾爱学习”、《党史十课》和国旗下的讲话,开展讲红色主题故事班会,邀请“五老”和先进模范讲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故事等,打造红色讲堂;结合清明节、青年节、建党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通过社会实践、团队日活动等形式,带领学生寻访红色足迹……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培养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日常中,校领导经常激励老师钻研教学业务,采用多样化授课方式,全校上下掀起了人人争做卓越教师的赛课热潮。老师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帮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走出校门,更好地融入社会。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培智、启聪、职业教育,并实现送教上门,校内校外融合等办学模式。
整洁的教学楼,多彩的校园文化,先进的功能室,错落有致的花草树木,孩子们嬉戏玩耍的身影、活泼可爱的笑脸,欢声笑语的校园,构成一幅美丽画卷。在这里,全体特教教师用爱心、耐心鼓励引导这些特殊学生,让他们渐渐走出自我封闭状态,融入美丽校园。
除了日常的康复课和文化课,课外,孩子们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参加围棋、书法、雕花、剪纸、舞蹈、足球、烹饪等兴趣班。
青春和汗水,坚守与付出,换来听障儿童绚丽的舞蹈、盲童天籁般歌喉、培智孩子烂漫的欢声笑语……一路走来,无论是辛勤园丁,还是莘莘学子,都为学校赢得了许多荣誉:王诗雨在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围棋比赛中荣获女子组第二名;原创舞蹈节目《传承》《追梦少年》《雕花情剪纸乐》荣获全省一等奖;湖北省每届青少年无线电制作比赛,该校几乎包揽一等奖;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李瑞林、多次荣获全国少儿书法大赛金奖的侏儒少年张逸轩,更是成为正能量的代名词……
坚守初心 送教上门
“感谢学校这么多年来的关心和帮助!谢谢余老师每个星期都来给孩子上课。”智力障碍、下肢残疾的小怡(化名),是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余金林“党建引领+上门送教”的服务对象。
几年来,余金林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做肢体按摩、教孩子识图与说话、给孩子讲授红色历史、带孩子感受鲜活鄂州……在她的帮助下,小怡的康复教学进展顺利。看到孩子笨拙地参与家务、投入学习,画下感恩的心、鲜红的国旗,家长对老师充满了感激。
成成(化名)是一个重度智力残疾的偏瘫孩子,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只会简单的复述词语。不会握笔、不能写字,没有识记能力……青年教师卢荟从走路开始教起,搀扶他一步步迈开腿,到逐步抬起脚、自行上楼,再到提高速度步行。现在,成成不仅可以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出家门,还学会了叠衣服、擦桌子、洗菜等简单生活技能。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该校将持续多年的送“教”上门转换为送“需”上门,因材施教、用心施策。虽然校内教学任务紧、师资不足,但为了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和一颗颗等待浇灌的心灵,送教教师或穿梭于大街小巷,或疾驰于乡间小路,他们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坚守教育者的初心,为残疾儿童少年送去知识与希望。
送教前,学校全面了解“送教上门”孩子的智力水平、致残原因、病史、治疗情况等信息,科学评估现状,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及建议,共同研究制定年、月、周三级教育目标及策略,确保“一人一案”。
送教过程中,学校精心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从教育到康复、知识与技能出发,结合音乐、美术、情绪矫正等课程,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同时,送教老师坚持将送教服务延伸到日常,随时对家长、学生提供线上指导,巩固送教成果,把温暖送给每个孩子和家庭。
为将“送教上门”活动落到实处,市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定制度、定责任、定期评”等举措,为送教老师定制任务清单,要求送教老师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一步一审”工作机制,对送教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授课准备、授课过程及授课实效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评议,跟踪服务。
“世界上最神圣的是生命,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想绽放全部的美丽,哪怕是一棵受伤的小草,也愿献出一点绿荫。让每个特殊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是我们特教人的初心所在。我们将带上足够的耐心牵着这群小蜗牛,风雨同舟,砥砺前行,用爱心共同为这些‘折翼天使’撑起一方晴空。”杨敏如是说。
“当一批残障学生经过我们多年不言放弃的努力,最后能够融入社会,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我们特殊教育教师最幸福的事。”朴素的话语表达着一个个特教工作者的铮铮誓言,相信不远的将来,市特殊教育学校能托起更多残障儿童的梦想。
记者 郭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