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远治水话“忧”“优”——大汛之年鄂州安澜系列报道之一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8-05 语音:播放

  编者按

  随着我市长江及内湖水位持续下降,7月31日,我市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Ⅱ级调整为Ⅲ级。

  和4年前的雨情相比,今年更猛。然而,和4年前的防汛形势相比,今年却明显向好,3座湖泊超保证水位,市域堤防未发生一处重大险情。

  短短4年后,又逢大汛之年,作为百湖之市的鄂州为何能安澜度汛?时间再次回到2016年。这一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对牛山湖实施破垸分洪,扩大梁子湖蓄洪量,确保省内第一大湖泊安全;这一年,我市认真总结抗洪经验和不足,制定全域治水方案,着力补齐水生态环境短板,启动湖堤加固工程,建设樊口二站、花马湖二站,开启鸭儿湖水系八湖连通工程……

  干在当下、谋在长远。4年过去,我市水利短板不断补齐,防洪保安能力大幅提升,为实现疫后重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防洪安全保障。

  为展示我市立足科学防汛、生态防汛,筑牢思想之堤、责任之堤、作风之堤、生命之堤,面对今年暴雨考验,交出有惊无险的答卷,本报今起推出“大汛之年鄂州安澜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7月5日14时,我市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2时,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7月7日零时,防汛应急响应由Ⅲ级提升至Ⅱ级。

  防汛应急响应,3天内连拉3次警报。7月2日以来,鄂州普降大到暴雨,江河湖库水位急剧上涨,长江水位超警戒,梁子湖超设防,鸭儿湖水系全线超警戒,17座水库超汛限,9座水库溢洪。

  疫情防控还未结束,防汛战斗迅速打响,全市万余名干部、群众奋战在长江干堤、湖堤、港堤等防汛一线,24小时不间断驻点值守、巡堤除险。

  防汛之战仍在继续。不过,人们发现,尽管今年的降水比2016年443毫米多130毫米,但大水似乎要“听话”一些,长江干堤安澜,内涝不再肆虐。特别是骤雨时,城区未发生大面积长时间渍水。这是为什么呢?

  “应急与谋远结合。”在2020年全市防汛会商调度会上,市委书记王立分析当前防汛形势,研究完善防汛抢险措施时,提出思路,这应是解答鄂州让水“听话”、解水患之忧的关键词。

  忧:百年水患让人愁

  “外江内湖,为古来泄水要道……樊口内包湖泽九十有九,其源甚远,其侵甚广,每逢春夏,各县山水毕汇於湖,仅恃此一线之口入以出江,江水盛涨之年亦倒灌而入,内外相连,汪洋一片……”

  这段文字出自清湖广总督李瀚章的一篇奏章。治樊川之水,鄂州人民为之奋斗百余年。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鄂州发生洪涝灾害83次。民国时期,出现较大洪涝灾害13次,其中1931年的长江鄂城水位最高达26.1米,沿江干堤崩溃者十之有七,漫溢者十之有三,受灾面积达85.6%。

  1949年之后,在党的领导下,鄂州人民开始了不懈的治水斗争。半个多世纪以来,修堤建闸筑坝,鄂州治水成绩斐然。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经常性的外洪内涝,仍然威胁着鄂州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954年,长江发生百年未遇大洪水。为减轻洪水对沿江城市的压力,当年鄂州分别在三江口、新港堤、雷山脚实施破堤分洪。

  1998年,由于降水强度大,暴雨时间长,江水来势猛,高水位持续时间长,造成粑铺大堤出现管涌、散浸等百余处险情,梁子湖大面积渍涝。

  2016年汛期,鄂州降雨量超过1998年汛期总降雨量366毫米,鄂州成为全省5个重灾区之一。

  鄂州为何总是为水而忧?早在1995年第3期的《水利水电技术》杂志上,一篇《鄂州市洪涝灾害分析及对策》论文对此有详述。论文列举了鄂州为水而忧的7大“病灶”,即:内湖渍水不能及时排出、降雨造成内湖水位上升、江堤抗洪能力低、湖堤防洪标准低、围堤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排涝标准低、病险工程多。

  深谋远虑,化水“忧”为水“优”。几十年来,历届鄂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精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综合治水,探索鄂州模式,确保江河湖库安澜、人民群众安康。

  治:“破题”自“破堤”始

  靠水吃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百姓为了生计,开始向湖区要粮要田,以至湖区面积大幅缩减、库容减少。

  不破不立。2006年,鄂州先行一步,开始破堤还湖。当年,洋澜湖的破堤,不仅打破传统围湖围网搞经济的思路,更打破一些利益格局。2012年6月,鄂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洋澜湖保护工作的决定》。实施破堤还湖、管道清淤、环湖污水截流、防洪泵站改造、湖底清淤、引江换水、沿湖护岸和洋澜湖生态公园建设等一系列治理工程,不仅使洋澜湖周边环境得到改善,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质恶化进程,增加了蓄水库容量。

  “百湖之市”是鄂州的美称,换个角度看,也意味着平原湖区的鄂州地势低洼。因处梁子湖水系下游,其客水面积是鄂州境内来水面积的3.32倍,鄂州成了名符其实的“水袋子”,遇雨易出现渍涝灾害。

  治湖防涝,便成为鄂州防汛的主战场之一。让湖回归生态调蓄功能,鄂州的魄力不小,对昔称樊湖今为梁子湖的治理堪称经典。

  2004年4月,鄂州、武汉、黄石、咸宁共同签署《保护梁子湖协议》。2010年5月,梁子湖被国家环境保护部选定为水质成功恢复的代表性湖泊。2011年,在全国重点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验收会上,梁子湖被列入首批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

  2014年7月,鄂州以断腕的勇气将一般工业退出梁子湖区,走上生态治理之路。同年12月,涂镇湖破堤还湖,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母亲梁子湖的怀抱。

  2016年,鄂州利用汛期丰水时机,对16个围垸实施退垸还湖。牛山湖破堤还湖,梁子湖面积增加100余平方公里,达到370平方公里。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先后完成涂镇湖、青天湖、曹家湖、垱网湖、曹家坝、黄田湖等退垸还湖,恢复湖面达5.6万亩。

  治湖,应急与谋远结合,巩固长江干堤亦是如此。

  一条绿色飘带随滔滔江水一路向东。这绿色飘带便是经过近60年努力,鄂州人民筑起的一道绿色“长城”,它们防浪护坎护岸,以保大堤无恙。

  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加大投资对湖北省长江堤防进行整险加固,鄂州粑铺大堤、昌大堤位列其中。如今,抛石强基、锥探灌浆后的大堤,守护着长江安澜、百姓安康。

  城关江堤顺势明代古城墙而建,是鄂州主城区长江防汛的重要屏障。1995年,鄂州对其加固,将新民街街道以北堤脚房屋全部拆除,将部分堤身抽槽翻筑,堤顶加高至29.63米,堤面加宽至10米。

  既要防洪,也要保护濒临长江的古城墙。2004年,鄂州市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此进行勘测设计,最终有了今天的融防汛、休闲、文物保护于一体的滨江公园,并成为鄂州一景。

  优:生态之路人水和谐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鄂州,指出了保护生态的发展之路。特别是2016年抗洪,更让鄂州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单靠“治水”不能解决水忧水患的根本问题,只有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应急谋远、疏堵结合,将生态保护与防汛抗洪统筹考虑,才是人与水和谐共处之道。

  鄂州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城市”理念,“连通江河湖库,积极建设水生态文明城”“打造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全面梳理城市水系,整体规划水利建设,着重解决水利短板问题。2017年4月19日,长江设计院与鄂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谋划鄂州城市水系环境治理以及航空产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为鄂州打造航空城、生态城和科学城创造水生态好环境。

  樊口区域沿江路及江滩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红莲湖——大头海连通工程,是长江设计院、鄂州市以顶层统领为思路,联手为鄂州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前瞻的高端战略合作的3个重要支撑点。

  樊口二站基本建成。今年汛期,已委托樊口电排站运行管理,5台机组运行情况良好。6月8日至7月17日,樊口电排站累计排流域涝水3.82亿立方米,其中樊口电排站排水2.18亿立方米、樊口二站排水1.64亿立方米。

  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快速推进。6月8日至7月17日,累计排流域涝水1.16亿立方米,其中花马湖电排站排水4100万立方米、花马湖二站4台机组排水7500万立方米。

  梁子湖退垸还湖和湖堤加固工程成效显著。在梁子湖流域累计完成曹家湖、垱网湖、涂镇湖、青天湖、武城东西湖等退垸还湖4.6万多亩,防洪调蓄能力显著增加。曹家湖、垱网湖水系连通项目二期工程五四湖闸已于5月8日投入运行。

  同时,梁子湖流域鄂州段湖堤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广家洲大堤、东井大围和南北洼堤、夏大湖堤、三山湖南北大堤等35.1公里堤防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广家洲大堤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堤固渠畅,随着鄂州水系的生态“经络”渐次打通,不仅鄂州的水“听话”了,由此还伴生多处景致,樊口公园、滨江公园、梁湖绿道、大头海人工渠等成了市民拍照留影之地。

  谋远治水话“忧”“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科学治水、生态治水,鄂州的水生态格局正在形成。

  全媒体记者 李洪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