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是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基础和纽带。
今年5月出台的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推动城市圈产业互动合作与联动发展,到2023年,形成“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这意味着加强城市圈产业链分工与协作,必须“出圈”。
当前,产业协作9城已有扎实基础。
从主导产业看,黄石、孝感等城市制造业家底厚实,其他城市也各有比较优势,具备“成链”的可能;“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和生物技术等不仅是武汉的重点支柱产业,也与“圈”内其他“小虎”的产业成链,具有“壮圈”“出圈”的条件。
打破城市间行政壁垒,追求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相互赋能,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武汉城市圈“产业同链”向前迈进。
01
同“芯”追“光”九城联动
10月21日,黄石2021年第三次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上,联新5G中大尺寸显示屏项目,获评三季度项目拉练优胜项目第一名。
联新显示的投资方——江西联创电子选择将生产、研发团队整体迁移到黄石,决定因素是百公里配套半径可就近对接武汉三大头部面板企业。
配套光谷“光芯屏端网”产业的,不止是联创电子。
同“芯”追“光”,产业“同链”,携手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已成为武汉城市圈产业协同最火热的行动。
鄂州葛店有土地优势,光谷有资金优势,葛店与光谷加快共建100平方公里、千亿级规模的光电信息产业聚集区。目前,葛店131家规上企业,冠名“武汉”的53家,四分之一规上企业直接为武汉配套。
黄石坚持“追光借光融光”,电子信息产业已集聚100多家企业,建成全国第三大PCB产业集聚区。总部位于深圳的天玑智谷产业园已落户黄石两年,销售收入翻两番。公司总经理赵瑞云说,产业园专注显示终端生产,最看重“两小时供应链”,选址黄石,可就近订制最优质的原材料。
黄冈与武汉联手打造光谷黄冈科创园,10多个光谷产业项目落户。黄冈TCL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半导体面板和芯片产业配套环境服务,对接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光谷企业,成为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黄冈市光谷联合科技城优星达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工作人员检查切割完成的触摸屏光学胶制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咸宁,借“光”做大一块“屏”,平均每天产出104万块手机玻璃盖板。
潜江不仅与武汉分享美味小龙虾,还紧盯产业之“芯”。武汉长飞集团在潜江建立全球规模较大的光纤预制棒生产与研发基地。
在武汉,芯片设计、制造企业密集,实力雄厚,而封装测试环节是短板。瞄准这一环节空白,天门市主动“补链”,主攻芯片封装测试,引进行业领先企业落户。如今,一条完整的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在这里形成,一分钟平均有5000到1万颗芯片完成封装测试。
日前发布的全面推进数字湖北建设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光芯屏端网”世界级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34万亿元。
作为湖北冲刺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的“头雁”,武汉城市圈在百公里半径画出万亿产业的九城同“芯”圆。
02
汽车“东进”冲刺万亿
8月31日,全球著名超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集团旗下路特斯科技公司在武汉经开区成立。投资63亿元的路特斯科技全球总部同步动工,成为首个将全球科技总部落户中国的超高端跑车品牌。
瞄准湖北万亿级汽车产业,看好武汉城市圈发展机遇,有敏锐眼光的不止是路特斯。
4月8日,小鹏汽车签约落户武汉经开区,武汉增加了一名来自造车新势力的生力军。
武汉作为中国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目前聚集日系、美系、法系以及自主四大车系、七大车企,更是东风公司、东风有限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已建成投产12个整车工厂。
车企扎堆武汉,带动城市圈汽车产业发展新热潮。
在2021上海国际车展上,一款名为威马W6的无人驾驶智能纯电动SUV,正式向首批车主交付。威马W6来自位于黄冈产业园的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生产基地,可独立识别路线、避让障碍物、准确登台,全程无人驾驶。
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孝感围绕武汉打造万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主动对接武汉东风本田、上汽通用、神龙、东风乘用车。
仙桃与武汉经开区合作共建龙华山工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建设武汉车都的重要配套生产基地。
汽车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工业产业,此前,产业布局重心相对偏西。
如今,武汉城市圈内黄冈、黄石、孝感抢抓机遇,与武汉分工协同,“新汽车”产业向东快速崛起,重构湖北汽车产业版图,东西并进冲刺万亿汽车产业。
03
分工协调拥抱“健康蓝海”
10月20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2021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在2020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中,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排名第5位。在环境、产业、技术、人才、合作竞争力等分项排名中,光谷全部跻身前5强。
奔跑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方阵,光谷生物城吸引着越来越多巨头的目光。数据显示,目前,光谷生物城已聚集各类生物企业24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上市企业34家。近年来总收入年均增速近30%。
以光谷生物城为“火车头”,天门、仙桃、黄石、黄冈建成了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地方产业园。
全球首创“稻米造血”技术产业化世界瞩目。今年2月,武汉禾元生物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生产线,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启动建设,预计明年3月竣工投产。与光谷基地遥相呼应,禾元生物在仙桃新建我国规模最大的植物源白蛋白产业基地。
11月25日,天门市赴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考察招商。对接光谷生物城,天门生物产业园已引进培育规模以上生物企业51家,年产值达200亿元。
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塔格糖是一种天然甜味剂,能抑制血糖上升。目前,比利时和韩国的两家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优势,而林路生物是国内第一家即将大规模生产塔格糖的公司。
林路生物2013年开始在光谷生物城从事塔格糖生产研发,完成中试后,将生产基地选址黄石。“明年春节前,年产500吨塔格糖的生产线即可投运,届时营收可突破1亿元。”11月24日,林路生物黄石工厂已调试好生产设备,高管张天鹏对未来充满信心。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道康医疗董事长宋恩民主导的“肛肠健康系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评“南鄂英才”创业类优先推荐项目,获奖励扶持资金300万元。今年6月,道康医疗与中健合力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投资100亿元在咸宁打造以肠道健康为特色的康养产业园。
从单兵博弈到区域抱团,武汉城市圈万亿生物医药产业崛起,指日可待。
企业故事
追“光”做大一块“屏”
切割、裂片、功能测试、水洗……湖北黄石开发区· 铁山区,联新5G触控显示项目车间流水线上一片繁忙,身着无尘服的工人正将一块块大张的LCD液晶显示玻璃,切割成符合客户尺寸要求的单片状态。
这仅是完成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工艺的第一步。
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每天有平均2万片触摸屏、盖板及显示模组从这里顺次下线,大部分产品将流向湖北联新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联新显示”)在武汉合作的中高端客户手中。
地处光谷科创大走廊重要节点的黄石,联新显示是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的重要链点企业,是武汉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全球三大面板“巨头”的客户,承接其显示模组、显示屏等业务,为武汉华为、联想、小米等全球知名智能终端企业和黄石天玑智谷等终端企业提供原材料。
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石的上、中、下游产业协同、优势互补的全链条产业格局全面铺开。
这也正是联新显示看中黄石并快速落户黄石的关键原因。
联新显示行政总监夏联宇介绍,去年联创电子与黄石市国资公司签约,投资20亿元设立联新显示,从签约到改造厂房投产,仅用几个月。今年公司业绩突破8亿元,有望在年底达到10亿元。
近两年来,三大面板公司的上下游生产企业逐渐在该区聚集,除联新显示外,还有全洋科技、惠晶电子、赫得纳米等多家配套公司陆续落户黄石。
配套武汉“光芯屏端网”,黄石聚集有10家全球PCB(印刷电路板)百强企业、全省三分之二的PCB企业,累计有200多家规上制造业企业与武汉企业建立稳定的产业链配套,成为武汉“光芯屏端网”最亲密的伙伴。
专家访谈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
主链在武汉 配套在城市圈
“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中,基于武汉产业外溢的红利是客观存在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认为,武汉作为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具备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发展的能力。
他说,武汉在与“圈”内兄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中,许多产品和服务在“圈”内不同城市节点间发生着高频互动的紧密链接,大家共享着高能级产业的价值红利。
最近,秦尊文在武汉城市圈调研发现,武汉周边城市60%-70%的产业都与武汉的产业有配套关系,武汉很多产业是作为周边城市产业所属产业链的“龙头”存在的。
“武汉为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包括武汉的汽车产业,在周边城市就有很多配套设施。目前,武汉正在逐渐放大‘辐射效应’。”秦尊文说。
武汉城市圈产业如何协同发展?秦尊文认为,无论是从地理位置方面,还是从历史文化方面,武汉城市圈9城之间联系都非常紧密,在良性互动之下,武汉和城市圈的8个城市之间形成了一个“双迁模式”——8市利用武汉在交通区位、销售市场、科技资源、人才储备等方面优势,积极将企业研发中心、销售中心放在武汉,助推武汉总部经济发展,而武汉的一些存量企业随着土地和生产成本的提高,开始选择将一些生产环节迁移到周边城市,客观上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产业集聚和发展。
“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在全省,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在全省,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在全省的产业发展格局,将是武汉城市圈未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模式,并对武汉城市圈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秦尊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