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光谷科创大道上,开工不到一年,瑞华光电的2条生产线将于4月中旬投产。这意味着,领跑鄂州“芯”产业的“三驾马车”即将并驾齐驱,成为光谷科创“动车组”的重要动力源之一。那么,驱动鄂州“芯”产业的新动力有着怎样的构成?
来自产业链上的科创动力
3月16日,在瑞华光电项目建设工地,记者看到,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工人正在进行内外装修。
瑞华光电是深圳瑞丰光电的全资子公司,2021年7月23日,瑞丰光电湖北Mini LED技术产业园项目在葛店开发区破土动工。不到一年,这个占地205亩的新型显示产业化项目即将投产。
“春节期间,我们两支队伍30多名工人在工地上紧张作业,各项工作同步推进。时间不等人,市场不等人。”项目建设现场负责人邹淼波说,“4月中旬,先期投产的将是一个有2条生产线的1万平方米车间。”
3月9日,瑞丰光电发布的一条消息显示,当晚9时30分,国内TV行业领跑者TCL发布了搭载Mini LED背光显示技术的X11系列领曜QD-Mini LED智屏电视,瑞丰光电则是其显示方案及产品提供商。消息称,随着瑞丰光电湖北Mini LED技术产业园落成投产,该公司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与瑞华光电项目一路之隔,占地312亩、总投资80亿元的芯映光电新型显示器件项目正在抢工期。该项目从签约到落地建设仅用时2个月,“我们与瑞华同时开工,按计划,4月份,一期项目同时投产。不过,此前我们已租用临时厂房开始了生产。”芯映光电总经理助理王建华说,“届时,芯映光电产能将达到6000KK/月,预计2022年全年产值达6亿元人民币。”
同时开工、同时投产,促使两个“芯”项目齐步走的是市场“口令”。“口令”发出者便是三安光电。该项目占地757亩、总投资120亿元,是全球首个大规模Mini/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芯片)项目,已于2021年4月13日投产,芯映光电与瑞华光电则是其下游配套企业,并各有侧重。
三安光电落户鄂州,从一定程度来讲是光谷科创的引力。“将生产基地落户鄂州,看中的就是毗邻光谷,在显示屏和终端上的优质市场资源。”湖北三安光电总经理吕奇孟介绍,Mini/Micro LED芯片需围绕下游布厂,10公里半径以内最佳,以华星光电、天马电子、国家存储器为圆心,10公里半径除了武汉东湖高新,只有鄂州。
主动嵌入,补链强链,构建“一链式产业生态圈”。葛店开发区精准对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链,并与光谷加快共建100平方公里的光电信息产业聚集区,正在共同打造国家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基地。
来自区域协同的内生动力
科创驱动,协同发展,离不开区域内生动力。两城做好一件事,这种协同力量,在短咀里湖桥得到真实体现。
短咀里湖桥,长不过千米。就其行政区划来分,桥东侧的300来米属鄂州,西侧的600来米属武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研发在光谷、生产在葛店的企业已近100家,葛店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直接为武汉配套的占1/4。武汉光谷和鄂州葛店的“新武鄂人”已超6万人,他们过着从“双城”到“同城”的生活。
短咀里湖桥不仅是武汉高新大道的一部分,更是“新武鄂人”每天开车上下班的必经道路之一。随着人流量、车流量日益增大,该桥变成影响出行的“瓶颈”,成为武鄂同城发展的一处“短板”。
武鄂同城,协同发展。去年,武汉东湖高新区与鄂州葛店开发区同编规划,决定拓宽桥梁。
经两地共同协商,短咀里湖桥拓宽工程由东湖高新区实施。“如果1个项目划分为2个实施主体,就现在的运行规则来说,肯定会存在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麻烦。既然是武鄂同城,没必要把账算得那么清楚,由我们一次性整体投资、整体建设。”武汉光谷建设是桥梁拓宽工程实施单位,工程业主代表胡其天说。
3月16日,在拓宽工程工地,记者看到,项目部设在鄂州端,施工车辆从鄂州进场,辅路已建好,部分桥柱浇灌钢筋笼扎制完成。
同城同心。工程筹备阶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葛店分局工作人员、武汉光谷建设工作人员一起跑审批、跑规划,完备手续,鄂州方面一路绿灯。方案获批后,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从用地预审到工程规划许可全过程审批。
根据规划,这项工程将于2023年3月完工。届时,短咀里湖桥拓宽为双向8车道,双向均增加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
路相通是促进区域要素市场流动、激发区域内生动力的基础。目前,鄂州印发《武鄂交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明确武鄂交通同城化发展重大合作项目和重大合作事项,短咀里湖桥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鄂州将全力打通武鄂道路交通梗阻,推进华容、葛店与东湖高新区对接的6条连通路工程建设,并加快推进武鄂轨道通勤圈、武汉高速通道建设。
来自校企合作的人才动力
4月中旬,瑞华光电2条生产线将投产,操作这些精密设备的员工从哪里来?“一部分是从深圳调过来的老员工,还有一部分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邹淼波回答。
原来,之前,瑞华光电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葛店校区招聘了30名学生,并已送到深圳培训。“从反馈的情况看,他们各方面都不错,这边一开工,便能全部回来上岗。”邹淼波高兴地说。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是最早进驻葛店开发区的一所高等职业学校。记者了解到,武职将与瑞华光电共办“订单班”,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人才。
该校节电技术与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朱里奇介绍,学校拜访瑞华光电深圳总部时,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在武职葛店校区开展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培训设备、专项经费。目前,瑞华光电提供的2套16台设备已在清华大学打包封装,只待运到葛店校区。
“学校已筹建了占地80平方米的实训场地,设备到位后便启动培养工作,首期‘订单班’将招收40名学生。”朱里奇说。
实体经济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人才。目前,葛店开发区已进驻了3所高职院校、1所中职院校,师生总数近2万人。推动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葛店开发区每年拿出100余万元,为职业教育蓄积发展新动能,为企业提供人才动力。
紧密对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航空物流等产业,武职葛店校区已筹建五大产教融合基地,与顺丰集团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定向培养飞机维修人才;新设信创学院,为我国解决“缺芯少魂”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持。
长江职业学院开设数十个专业,与葛店开发区的电商物流、生物医药等产业高度契合。早在2018年,该校机电汽车学院已向三安光电厦门基地项目输送了40多名学生。三安光电落户葛店后,企业走进校门,携手推进校企合作。
邹淼波还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与鄂州中专达成协议,每年接收一批机电、机械、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到瑞华光电实习,“新员工招聘,他们肯定是目标群体。”
全媒体记者 李洪江 特约记者 张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