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全媒体记者李洪江)2月7日,《武汉新城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武汉新城由八大片区构成,其中三大片区在鄂州,分别是葛华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
根据《规划》,武汉新城范围东至鄂咸高速,南至梁子湖,西至京广铁路,北至长江南岸,规划面积约719平方公里。武汉新城管控范围拓展至环梁子湖区域,规划面积约1689平方公里。从管控范围示意图来看,梁子湖区沼山镇、太和镇、涂家垴镇的大部区域位居其中。
从其城镇开发边界来看。武汉新城的城镇开发主要布局于武汉光谷、鄂州葛店、鄂州华容等区域,以及武汉龙泉山南部、鄂州梧桐湖等环湖区域。规划建设的八大片区分别为:新城中心片区、光谷片区、葛华片区、花山片区、龙泉山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滨湖半岛片区。
从其产业布局与片区功能来看。新城中心片区,打造中央商务区和科技服务中心,全面提升高端要素、核心功能、规模人口的集聚能力,重点发展现代金融、高端商务、数字经济、科技服务等功能;光谷片区和葛华片区,打造高端制造业及科技创新的综合性片区,建设高精尖产业承载地和技术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未来产业先导区;龙泉山片区、滨湖半岛片区、红莲湖片区、花山片区、梧桐湖片区等,强化特色功能集聚,分别打造科学研究承载区和文化旅游休闲区、国际会客厅和生态绿心、数字创意宜居区、健康智慧宜居区和科教文化宜居区。
从其生态修复环境区域协同治理来看。武汉新城延续武鄂黄黄地区东西横贯山系、南北通江达湖的自然基底,重点保护白浒山、九峰山、长山、龙泉山、沼山等主要山系,以及梁子湖、严西湖、严东湖、严家湖、五四湖、武城湖、红莲湖、豹澥湖、牛山湖等主要湖泊,形成区域、片区、单元三级生态廊道网络。强化自然山体保护,将白浒山、长岭山、龙泉山等58座山体纳入山体保护名录。加强湖泊湿地保育,坚持“一湖一策”,加强严西湖、严东湖、红莲湖等9大湖泊保护。
从其综合交通体系的构筑来看。规划新增武汉枢纽直通线东延线(南湖东—葛店南),在武黄高速南侧设武汉新城站,通过既有武冈城际,接入京九高铁西通道。规划福银高铁补强工程(武汉新城—白沙铺—南昌),实现福银高铁高标准(时速350公里)全线贯通。以武汉新城高铁站为核心构建高能级对外交通枢纽,实现武汉新城高铁出行四通八达,直通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
从其构建区域高速轨道系统来看。新建2条时速140至160公里的高速轨道,形成“鱼”形骨架网络。一条是新建武冈市域(郊)铁路,与武汉轨道交通13号线形成高速轨道线;一条是通过武黄城际铁路市域化改造,并结合武汉轨道交通10号线和19号线形成高速轨道线路。
从建设运行高效的城市轨道系统来看。武汉新城将规划构建层次清晰、快普结合、出行高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包含2条快速轨道和多条普速轨道,衔接新城内外重要组团中心,加强新城8个片区的轨道联系和覆盖。
从道路交通网络来看。武汉新城规划“七横七纵”骨架路网系统,“七横”由右岸大道、武鄂高速、森林大道、高新大道、高新三路、凤莲大道和武阳高速组成,“七纵”由光谷二路、光谷三路、光谷六路、绕城高速、未来三路、创业大道和鄂咸高速组成。同时,结合新城组团布局,组团内和组团间加密一般主干路网,支撑组团发展。
从提升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的航空服务水平来看。武汉新城依托高速轨道、高速公路网络,组成复合交通走廊,实现武汉新城45分钟直达武汉天河机场,30分钟直达鄂州花湖机场。
根据《规划》,武汉新城将构建开门见山、出门见绿的公园体系,实现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各片区至少建设一处城市综合公园,满足不同人群的户外活动需求。
根据《规划》,武汉新城将承担引领科技自立自强、构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中心、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内循环关键节点,以及高能级主体集聚和高效能区域协同的重要使命,努力打造“两高地、两中心、一样板”,即,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全国科创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样板。
到2035年,武汉新城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引擎功能更加完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高水平的中国式现代化宜居湿地城市全面建成,成为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支撑长江中游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