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预算草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我部门“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能和2020年主要工作任务编制。草案所列内容准确、真实、完整。我部门将根据审查批复的预算做好执行工作,对预算执行结果负责,并依法接受市人大审查监督。
部门法定代表人签字:陈远程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人员基本情况
编制人数19名;财政供养人数28名,其中:在职19名,退休人数9名。
(二)部门主要职能
1、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2、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和经济建设,推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3、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4、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5、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荐人才,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参与科技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宣传工作,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愿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开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活动。
6、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决策建议,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参与全市性自然科学类、工程科学类及部分交叉科学类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等任务。
7、管理所属的全市性自然科学类、工程科学类及部分交叉科学类的学会工作;对各区科协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8、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外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9、兴办符合科协宗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10、负责全市科协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委会、党委会、主席团代会工作。
11、参与国家及人民团体、科技社团制定有关法规的工作。
12、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尚,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意识。
13、宣传党和政府的知识分子工作方针和政策;反映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14、规划、管理、监督和检查科协主管的出版物,编辑、出版、宣传科技工作者事迹的丛书。
15、组织、协调综合性、多学科的重点课题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16、协调和指导全市科协系统的科普工作;组织、协调全市科普团体工作。
17、组织开展社会化、群众化的科普教育工作。
1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本单位为主管部门,所属两个事业单位,分别是鄂州市科技馆 鄂州市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二、2020年度主要工作任务
1、积极推进“互联网+科普”建设,利用科普信息化方式升级新时代科普工作。重点做好“科普鄂州”微信公众号运维,向市民群众推送实用、权威的科普信息,实现常态化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继续在鄂州广播电视台开办《身边的科普》电台栏目。面向市民发送科普短信。开展线上科普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2、加强科普阵地建设,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做好市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发挥科普展教功能。更新、添置一批科普大篷车展品,更好服务基层群众;搞好科普橱窗的管理维护和内容更新,提升基层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3、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周、三下乡等大型主题科普活动,推动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进学校、社区、机关、农村。
4、推进农村和城镇社区科普工作。农业加强特色产业科普基地建设(台湾农创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 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服务文明创建。
5、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传播及培训、教育活动,在城乡中小学校举办“大手拉小手”科普巡回报告15场次以上。
6、深化群众性科普宣传,开展科普文化惠民演出。通过送科技、送文化、送法律“六进”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7、设立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了解科技工作者思想动态,维护科技界稳定。
8、开展科技工作者慰问。
9、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10、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
11、宣传举荐科技工作者。
12、举办科技工作者联谊活动。
13、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组织省农科院专家来我市开展技术指导。
14、发挥科协系统人才资源优势和组织网络优势,为企业与高层次人才合作牵线搭桥,帮助企业向省科协申报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推动产学研相结合,2020年力争新建1-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15、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16、做好科技馆展厅的免费开放、展品的更新、安全保障等工作。
17、组织科技社团、本单位开展志愿服务。积极参与文明创建迎检。
三、部门财政拨款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一)收入预算
2020年财政预算收入为536.79万元,比2019年总预算410.46万元增加30.7%。增加主要原因将科技馆原预算外收入全部列入预算及年度人员工资增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6.79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0 万元。
(二)支出预算
本年度支出预算536.79万元,比2019年总预算410.46万元增加30.7%。增加主要原因将科技馆原预算外收入全部列入预算及年度人员工资增长。其中:基本支出324.79万元,包括人员支出283.96万元、公用支出40.83万元。项目支出212万元,其中科普经费115万元,院士工作站经费30万元,科技馆运行67万元。
按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主要用于:教育支出1.74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68.8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21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9.0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0.92万元。
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主要用于:人员支出281.21万元、商品与服务支出43.58万元、专项性公用支出212万元。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情况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531.79万元,其中:当年预算531.79万元;上年结转0元。主要安排情况如下:
(一)基本支出324.79万元。其中:
1.人员经费281.21万元,包括:(1)工资福利支出280.35万元,主要用于工资性支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2)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0.86万元,主要用于退休人员福利费、退休人员公务费及抚恤金。
2.公用经费43.58万元,包括:一般公用支出、福利费、购置费、教育经费等,主要用于日常公用运行开支。
(二)项目支出207万元。主要安排为:
1.科普经费110万元,主要用于全年各项科普活动年度科普工作,开展实施全民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普信息化建设及普及、推广;开展学术交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开展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科普大篷车运行费用。
2.院士工作站经费30万元,主要用于企业技术需求调研、院士专家对接、项目跟踪服务、典型宣传推广、网络建设以及人才库建设等与院士专家工作站创建相关的工作。
3.科技馆运行经费67万元,主要用于科技馆日常运行费用,确保全年免费开放。
五、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情况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资金安排“三公”经费预算4.24万元,比2019年预算减少2万元,下降32%%。其中:
(一)因公出国(境)费预算0万元,比2019年预算持平。
(二)公务接待费预算0.24万元,比2019年预算持平。
(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万元,比2019年预算增加/减少2万元。其中:
1.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比2019年预算持平。
2.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万元,比2019年预算增加/减少2万元。主要原因是公务用车管理加强。
六、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情况
本部门单位无政府性基金预算。
七、编制依据
(一)基本支出预算
1.人员经费
(1)人员经费预算按照“三核”(编办核编、组织人社核标、财政核资)程序审批执行。
(2)人员经费预算按组织部门和人社部门核定的截止到2019年9月30日单位在编在职人员及工资最新数据编列。
工资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资、各项津贴补贴、奖金、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其他工资福利等。
(1)行政、参公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按批准后的工资全额纳入部门预算。
(2)社会保障缴费。养老保险费按单位缴费工资基数的16%列入预算;全额预算单位医疗保险费按单位缴费工资基数的8.5列入预算;行政单位、参公管理单位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按单位缴费工资基数的5%列入预算。
(3)奖励性补贴。包括目标责任奖、档案达标先进单位奖党建先进单位创建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奖、文明单位创建奖。按2019年奖励性补贴考核财政实际兑现数编制预算。执行年度按“三核”程序审批,由单位组织发放。
(4)住房公积金。全额预算单位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按在职人员上年工资总额的12%列入预算。
(5)改革性补贴。住房补贴:按在职人员上年工资总额的2.5%列入预算; 交通补贴:按在职人员人月均220元列入预算; 通讯补贴:按在职公务员职级标准列入预算,离退休人员固定通信补贴按职级列入预算;物业补贴:按厅级每人每月280元、县级每人每月24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200元列入预算。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生活补助、助学金,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
(1)离休费:包括基本离休费、离休增发金、离休津补贴、护理费、教护龄津贴、保留津补贴、通讯补贴、住房补贴和物业补贴,按照组织和人社部门核定的标准编制。
(2)离休人员护理费:按鄂州老干文(2019)?15号文件执行,1937年7月6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每人每月3400元;?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每人每月2700元;?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每人每月2500元。已享受自雇费的离休干部,不重复享受护理费。
(3)生活补助:遗属补助按人社部门核定人数和标准列入预算。
2.公用经费
公用经费包括一般公用经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经费、一般公务用车补贴、离退休人员公务费、离退休人员福利费等。行政、参公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按一般公用经费综合定额加其余单项定额标准执行。
(1)一般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除公安、司法外,全额预算单位按在职人数,四大家单位人均每年安排20000元,其它单位人均每年安排10000元。
(2)工会经费:全额预算单位按上年工资总额的2%列入预算。
(3)福利费:全额预算单位按上年工资总额的2.5%列入预算。
(4)公务用车经费:实行车改的预算单位,对保留的公务用车、应急通信车和执法车按4万元每年每台列入预算。
(5)一般公务用车补贴:按规定标准列入预算。
(6)离退休人员公务费:离休人员2080元/人年,退休厅师级人员1000元/人年,县级、科级800元/人年。
(7)干部教育培训费:全额预算单位按工资总额的1.5%列入预算。
(8)扶贫和植树资金由市级统筹安排,各单位不再单独列支。
(二)项目支出预算
2020年市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实行项目库管理。各预算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统一从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项目库”模块申报审核。
(1)预算项目按支出性质分为常年性项目、延续性项目和一次性项目。
常年性项目:指预算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或履行常例性工作职能,在每个预算年度都需要发生的项目;
延续性项目:指预算单位为完成其特定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任务,经批准并已明确分年度预算,需在本年度安排的项目;
一次性项目:指在预算年度内一次性安排完成的项目。
(2)预算项目按支出类别分为运行维护类、民生保障类、社会经济发展类、信息化建设类和基本建设类五大类。
运行维护类项目:指预算单位用于保障其机构自身正常运转,在基本支出外发生的项目,该类项目严格按预算支出控制数编制;
民生保障类:指预算单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用于保障民生的项目;
社会经济发展类:指经市政府批准,用于扶持社会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项目;
信息化建设类:指预算单位开展电子政务工程、信息化网络建设及软件开发等相关支出的项目;
基本建设类:指预算单位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的管理规定并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项目。
八、其他说明事项
(一)机关运行经费情况
2020年部门机关运行经费34.37万元。主要包括: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日常维修费、办公用房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其他费用等。
(二)政府采购预算情况
按照现行政府采购管理规定,2020年部门预算中纳入政府采购预算支出合计11.35万元。包括:
1.货物类0万元。
2.服务类11.35万元。其中:法律咨询1.6万元;维修费3万元,会议及印刷费5.1万元,汽车租赁1.65万元。
3.工程类0万元。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公务用车一辆,专用流动科普大篷车一台。
(四)绩效目标设置情况
2020年部门项目均实行绩效目标管理,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150万元。
1、鄂州日报开办《科协之窗》专刊,不少于7个专版;2、《鄂州新闻》频道开展科技工作者风采宣传不少于5人、垃圾分类科普宣传不少于60天、抗疫群英展宣传展牌不少于3块;3、《帅作文》周报开展线上科普活动不少于5场次,撰写新闻稿件不少于7篇,在帅小记者微信公账号同期转载科普活动新闻稿件不少于15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1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不少于3次。 4、全年在《科普鄂州》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科普文章、信息不少于750篇;5、在鄂州广播电台《科协之窗-身边的科普》制作播出科普节目不少于240期;6、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培训不少于100班次;7、开展各类青青少年科普活动5次以上;8、举办2020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及2020年全市科技活动周;9、开展科技下乡活动10次以上;10参加“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荆楚行”活动10场以上;11、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科普征文大赛,征集科普作品5千篇(幅)以上;12、在全市城区社区完成科普室达标建设20个以上。13、激励企事业单位引进高端人才,推进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促进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及其科研团队对我市自主创新的支撑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