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与武昌山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08-28 语音:播放
太和镇谢埠村境内有一座山叫吴王寨。吴王寨,流传至今有白虎山、吴王山、武昌山、五王寨等山名。别看山不高大,名气可不小,还是一块风水宝地。传说,西周时,鄂王熊红在此山建避暑、游猎、宴饮之所;三国时期,孙权将鄂改名武昌,名字就缘于此山。
  据史书记载,在三国魏、蜀、吴鼎立之初,吴的统治中心一直是迁徙不定的。有吴郡(今苏州市)、京口(今镇江市)、秣陵(今南京市),当赤壁之战以后,孙、刘两家为争夺荆州等地,孙权又迁都陆口(今湖北蒲圻市)、公安(今湖北公安县)等地。在稳定荆州局势后,孙权一直想找一块地作为都城,在遍访长江中游诸县后,终于选中了鄂县。鄂县因三面皆山,环城皆水,尤其是西有45公里樊川可以停泊水军船只,与樊川紧紧相连的百里梁子湖,湖宽水丰,终年不竭,是操练水师不可多得的处所。东南部的幕阜山余脉,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是天然的军事屏障。附近大冶一带,铜、铁矿藏都十分丰富,且有一定规模的冶炼业,能制造各种兵器、强弓劲弩。对于颇有政治远见和军事眼光的孙权来说,这里就是他首开帝业的理想之地。
  据传,吴王孙权迁都来鄂县后,于8月的某一天,带着水军众头领,沿樊川进入梁子湖,泛舟梁湖,水天一色,歌声回转。远眺东南龙虎山,形若游龙,坐似虎踞。于是,群臣在谢埠码头弃舟缉橹,走上岸来,寻问百姓,白虎山此时已叫武昌山。他们一行攀荆棘,穿密林,登顶峰,清风袭来,心旷神怡;俯视四极,苍然一色,整个梁湖大地尽收眼底,于眺望间便能穷天地造化之功,宇宙变化之奇,河山景色之秀。此时,雄姿勃发的孙权,见到如此胜景,内心无比喜悦,口中不停念叨:“武昌,武昌,以武而昌!”于是下令改鄂县为武昌县,并在山上筑城,修建楼台亭阁,建避暑宫,又从武昌(鄂城)城修一条大道直通武昌山。孙权为了区别地名和山名,遂将武昌山改名为吴王山。 (特约记者 李名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