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七旬农民将废弃砖厂变成民俗博物馆

搭进存款80万元 花费心血20余年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6-05 语音:播放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吴晓茹、戢思婷 通讯员吕绩)走进华容区华容镇五分村,远远就能看到一座独特的、古色古香的乡村院落,这是由一废弃砖厂变成一家特殊的博物馆——“民俗小院”,院子的主人叫姜军明,一位77岁的农民。

  走进小院,大到水车、石磨、木柜、瓷器,小到水烟斗、剃刀、私章,凡是涉及民俗文化的相关物件几乎能找到。姜军明说,这是自己20余年来的心血,脚步遍布全国各地,只要知道哪里有心仪的藏品,哪里就有自己的身影。

  姜军明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民俗收藏对他而言来自兴趣。20多年来,从辨别真假开始学起,一边收藏一边摸索。刚开始并不顺利,姜军明经常会遇到骗子,稍有不慎,就容易被人用仿冒品和修补过的残次品坑骗,“没关系,碰到骗子,就当作是在提高自己的眼力劲。”

  印象最深的一次收藏,是一组红木顶箱柜。提及这个,姜军明厚厚镜片后的眼睛只发光,“这个叫三阳开泰红木顶箱柜,当时是在浠水县先收到左边的一组柜。那户人家告诉我在黄冈还有一组,我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走访了黄冈所有的地方,最后在蕲春收到了另一组,凑成了一对。”

  “有的藏品我平时也用,比如这只笔筒。”顺着姜军明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只雕刻着具有喜上眉梢寓意的黄梨木笔筒摆在桌上,几支笔随意插在里面。

  在姜军明的家中,那些老家具、雕刻或摆件,经过他的重新构造或精心铺陈,看似散放书房、厨房、客厅、餐厅,甚至卧室,却生动构成了一个能与历史对话的生动的生活场景。

  去年,得知村里想将一废弃砖厂改造成村民休闲场所,姜军明灵机一动,向村里建议道:“要不干脆建个博物馆吧,让更多人了解以前的民俗文化。”就这样,姜军明带着他的热爱,开始打造具有“民俗记忆”的农家小院。

  在小院建设过程中,五分村不少党员群众利用空余时间,到院内帮忙整理藏品、打扫卫生,大家都希望尽快把小院建设得更完善。

  为了把博物馆建好,姜军明将一生的存款80万元都搭了进去。为了省钱,他自己动手布展厅、搬物件,搞绿化、修道路,就连建馆所用木料都是他一手一脚收购而来的。

  今年4月,“民俗小院”终于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这些老物件的价值不在于它值多少钱,而在于记录了一段历史。只有把它们好好利用起来,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姜军明说。

  谈及未来,姜军明想把这里办成一个教育基地,希望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能变成一堂生动的课、一本 “可读”的教材,“想利用三至五年时间,带领这座民俗小院走出鄂州、走出湖北,这是我的理想!”姜军明憧憬着未来。

红木顶箱柜

民俗小院

太师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