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有故事的鄂州文化风景

传承古城文脉 延续城市记忆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12-20 语音:播放

  赵德龙 夏建国 陈稳定

  今年10月,鄂州园博园正式开工建设。湖北省第四届园林博览会将于2025年在鄂州举办,主题是“山水鄂州、诗意园博”。

  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重要形式,不仅关系人们生活起居,更催生诗词文章,古人离别、思乡、怀古等情绪,都在亭台楼阁中得到纾解。

  鄂州旧称吴都、古武昌,历史文化丰厚。屈原、李白、苏轼、苏辙、黄庭坚等名人,都曾在鄂州亭台楼阁上留下诗文,为古城留下独有的印记。

  古亭的传承和保护

  古时兴建亭台楼阁是一件盛事,建起时命名、写记、作铭、楹联等,让很多背景故事得以保留。亭是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意象,其音同“停”,诗人多借亭表达惜别。亭子不仅是园林景观建筑,也是供行人旅客休息、看景之地。

  通常有景就有亭,在鄂州古亭本身也是一道风景。在江边、在湖上、在山间,经常会与古亭不期而遇。鄂州的怡亭、流津亭、承乾亭……每一座亭子,背后都有个故事,鄂州最负盛名的当数九曲亭,位于鄂州西山九曲岭上。

  九曲亭最早是三国时期孙权命人所建,历经数百年,到了宋朝,已经破败,好在它等来了“救兵”。这个“救兵”,就是苏轼。据苏辙《武昌九曲亭记》记载,苏轼与朋友游西山时,看到九曲亭狭小,恰逢雷雨将亭边松树拔去,有了平地,苏轼便与朋友扩建。

  在《武昌九曲亭记》中,苏辙曾写道“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九曲亭修好后,西山三国文化得到传承,其名声也日益响亮。自宋以后,历经元、明、清,九曲亭几经兴废,亭名也几经更改,直到清同治年间重修,才复名“九曲亭”至今。同治十年因战争焚毁,由晚清名臣张之洞捐款重建。

  来到九曲亭,只见亭身四角木质结构,青砖为底座,十根暗红木柱支撑,亭内黑照屏上刻着苏氏兄弟的《武昌西山》和《武昌九曲亭记》。九曲亭为三国遗迹,虽原址可能改动过,但后世历朝接续翻修,历经一千多年,至今依然保留。

  亭台楼阁背后的名人故事

  松风阁,同样在鄂州西山,其来历和九曲亭如出一辙,北宋时期,当地人请黄庭坚为其命名,黄庭坚写下《松风阁》诗,阁名保留至今,已历千年。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松风阁诗》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也让“松风阁”三个字响彻大江南北。

  深秋,西山上姹紫嫣红,松风阁位于西山腰,隐藏于苍松翠柏间,从高空向下俯拍,风起时,树林随风摆动,似一道彩色飘带,此时若置身松风阁内,即可听到窸窣的松涛之声。

  历史上以南楼为名的楼宇很多,古武昌南楼是可考的一处之一,即晋庾亮秋夜所登之武昌南楼,位于今鄂州市古楼街北段。

  南楼又名庾楼,巨型石砌成的半圆拱门跨街而立,气势高阔雄浑,拱门下人来车往。楼上粉墙青瓦,雕花木窗,古朴庄重。

  南楼的前身是三国孙吴武昌城的焦楼,东晋大将军庾亮坐镇武昌时,一年中秋之夜,庾亮几名手下在南楼赋诗,忽听得脚步声,手下得知大将军上来,赶忙回避。谁知,庾亮上楼后,亲切邀请大家一同赏月,而当时随同庾亮一起上楼的,还有后代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

  这个故事流传开来,“南楼赏月”被传为佳话,赞赏庾公平易近人和坦率真诚,南楼也有了“庾亮楼”“庾公楼”“庾楼”等雅称。

  而让南楼名声进一步扩大的,便是数百年后另一个人的到来,这个人就是李白。唐天宝年间,李白因参加永王东巡入狱,从浔阳出狱后的李白来到武昌,登临南楼时,写下名句“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

  该诗一经流传,使南楼流誉更广,南楼美景也令后代无数人神往。南楼在历史上曾被多次修葺。明、清两代多位地方官修葺过,现存古楼是民国年间在原基复建的。2002年11月,庾亮楼被列为湖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8月,《长安三万里》电影大热,鄂州市邀请电影主创团队走进鄂州,打卡武昌楼、庾楼等知名地标,探寻李白足迹。

  名人文化积淀城市气质

  长江鄂州段江心的观音阁,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阁”,因其随江水浮沉,经700余年风吹浪打,兀自挺立不倒,又被亲切称为“阁坚强”。

  观音阁牢固的秘诀之一在于,它建于龙蟠矶上,阁与矶巧妙融为一体,它依石而建、地基牢固。孙权在武昌称帝前夕,听说有黄龙蟠卧于江中巨石上,积日方去,便赋名“龙蟠矶”。

  “龙蟠矶”与长江东岸的“凤凰台”遥相呼应,并称“龙蟠凤集”,正应帝王定都祥瑞。

  凤凰台来历相传公元209年,孙权与周瑜、鲁肃、张昭在武昌城东虎头山商议建都大计,闻凤鸣,遂筑凤凰台。据说观音菩萨看中这里的风水,特来蟠龙矶休养生息。蟠龙翘首西望,“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即雄踞龙首之上。

  此后,凤凰台数毁数建,现址位于洋澜湖畔的凤凰广场,两层中式古建筑高台,台中心耸立着铜铸三只凤凰。

  提到鄂州亭台楼阁,近来有人将花湖机场塔台也比作一个楼台,其造型取自鄂州市花“腊梅”,灵感源于苏轼的诗“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是千年古城与“空港新城”产生化学反应后的结晶。

  对鄂州人来说,“龙蟠凤集”是记忆中最熟悉的场景。随着花湖机场投用,鄂州也将吸引各路人才,也赋予“龙蟠凤集”新的内涵。

  两千多年来,在鄂州的亭台楼阁中,在“鄂”这块土地上,保留了名人(屈原、陶侃、李白、李阳冰、苏轼、苏辙、黄庭坚、岳飞、张裕钊等)的印记,也形成鄂文化、楚文化、三国吴都文化。

  进入新时期,随着亚洲第一座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花湖机场投用,航空文化与古城文化叠加,将形成独特的城市气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