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援建汉子的铁胆柔情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5-01-14 语音:播放

新闻现场
  挑剔的援建人
  去年8月,李懿接受安排投身到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工作第一线。其实,李懿家里上有70多岁的父母,爱人在离家十几公里的郊区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儿子正在上学。不久前,他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身体还未完全恢复。但当组织召唤时,他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
  一到鄂州对口支援地———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李懿就迅速投身到对口援建工作中,让通常需要1个月完成的前期工作10天内就完成了。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本来就很羸弱的身体适应不了环境,出现高原反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还不让同志们对外讲。
  缩短工程重建时间就意味着能够让灾区百姓尽早过上正常的生活,为了抢时间,抓进度,鄂州援建办的同志来川一工作就是几个月,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很少能抽出时间探亲休假。作为援建办唯一的工程技术人员,李懿担负着非常繁重而又紧张的工作,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体,领导关心他,同志心疼他,多次安排他回家休假,他都婉言拒绝。去年他爱人和儿子先后生病住院,想到病床上的爱人和儿子,李懿常常躲到一边偷偷抹眼泪。领导知道后,特意安排他回家照顾几天,也顺便休息休息,可项目已进展到关键时刻,他怎么走得开?李懿坚决地说:“同志们哪个家里没有事啊?很多工作还需要我们去做,离开了,我放心不下。”
  项目所在地地质条件复杂,基础施工难度大,他就和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的同志们一起日夜摸爬打滚在工地上。他常常是白天满身疲惫地从工地下来,晚上还要继续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援建办里,彻夜长明的灯光伴随了他无数个夜晚。领导和同志们非常担心,常在半夜给他送点零食,甚至强迫他休息,他总是说:“我不困,等我忙完这点再说吧。”正是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鄂州市援建工程项目无一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并使工程单位面积造价最低,使有限的援建资金发挥了最大的社会效益。
  在去年底召开的汉源县政协会上,鄂州对口支援单位———汉源县职业高中校长贺洪康同志在报告中说:“李懿,作为援建办普通一员到工地检查成了他的日课,甚至一天几次,他总以专家的水准,以近乎挑剔的眼光,任何细节都不放过,承建方李建超不止一次说这是他从事建筑20多年来遇到的最严格的管理者!”
  新闻背景
  2008年11月25日,我市援建队员李懿被推举为“雅安市抗震救灾模范”,受到雅安市委、市政府、雅安军分区的表彰。
  李懿是我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具有硕士学位,获得了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好几个国家执业资格证书。
  我市对口支援汉源县九襄镇五个项目的灾后重建,采取的是投资包干的方式,其中四个工程项目的业主基本没有从事过基建。在这种情况下,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也不能完全领先业主去运作。李懿和同志们一起,上雅安,下汉源,收集大量当地的基本建设法规和政策,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出一套适宜于鄂州援建工程的工作方法。他针对各个援建项目的特点,先后制定出《援建工程基本建设流程图》等来帮助和指导各受援单位开展工作。从项目选址、立项、地勘到施工准备等各个环节,李懿都亲力亲为,确保了我市所有对口援建项目在2008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记者 张赤军 姜夏东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