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启明的“一二三四”进行曲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19-01-23 语音:播放

  □佚名

  阅读提示:

  他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密切联系群众,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他将笔杆子当成健身的利器,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坚持写日记几十年,编辑出版《八十不惑》《归零集》《闲话》等书。

  1.一句誓言守一生

  1948年7月入党以来,郝启明同志一直坚持着一句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无论是任职期间,还是离休以后,郝启明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他认为干部“干”字当头,就要带领老百姓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郝启明同志从未觉得自己身为一名领导干部,就可以滥用职权,他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老百姓,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离休时,他对组织表态说:“离休是党的干部政策和制度,我坚决拥护,愉快接受。但离休后,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还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郝启明同志从未忘了初心,坚持密切联系群众。

  为改善离退休老同志开展门球活动的场地条件,他先后2次亲自写调查报告,得到市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拨专项经费,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门球场,还因地制宜组织门球训练和比赛活动,让老同志老有所乐。

  2.双亲未孝憾终生

  1943年参加工作以来,郝启明同志一直坚守岗位、勤勤恳恳。

  1947年4月正是全国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郝启明同志正在河南灵宝县工作,待命过江。

  然而,此时突然传来了父亲病危的消息。这事使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亲戚和战友们都劝他回家看看,可他坚决服从革命工作需要,坚守工作岗位,忍痛放弃伺候床前的机会,直到父亲去世都未能回家一趟。

  1960年10月,国家正处在3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粮食供应非常困难,组织上派郝启明同志到黄梅县开展秋征工作。正当组织粮食入库的紧要关头,又接到母亲病危的噩耗,家里人十分盼望他回家看看。父亲去世时没能回家已成为他心上的一个结,这一次为了工作,为了广大群众的温饱问题,再一次为难时,他想起母亲曾经叮嘱他的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舍小家为大家,多为老百姓做实事。”在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决定听从母亲的教诲,再次坚守工作岗位。

  谈到这2次遗憾时,他脸上带着愧疚。尤记当年,渡江战斗打响,他在穿过炮火硝烟的木帆船上与敌作战,突然,船帆被敌人打穿一个大洞,船速立马减缓。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他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一块新布料,和同志们一起迅速补好了船帆继续战斗。那块新布料是母亲准备多年,辗转托人捎给他的,那张打着补丁的船帆至今还在心头飘动。

  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郝启明认为,一心一意为国家建设而努力,也可谓大孝也。他相信,他的双亲在九泉之下也能理解他的这份赤子之心。

  3.三本专著写平生

  郝启明同志几十年来坚持写日记,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到现在已写满47本日记。

  80岁的他对于自己是否可以出书,虽然很期待,但更多的是不自信。后来在许多朋友的鼓励下,他决定试一试。

  经过一段时间紧张筹备,他采用散文、随笔、日记等多种体裁,写下10多万字的回忆录,正值80岁大寿欣然出版,便有了第1本专辑《八十不惑》。

  《八十不惑》的出版,让郝启明同志文心更烈,世事洞明,皆赋以文。

  在他85岁时完成了自己的第2本专辑《归零集》,零零散散的篇章,却翔实生动讲述了自己在离休后所经之事及对子孙们的成长见证。89岁高龄时,他的第3本专辑《闲话》面世,被许多读者称为“不老集”。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郝启明同志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志学习。

  4.四字真言乐余生

  郝启明同志今年93岁,依然容光焕发、思维清晰,这是因为他在健康养生之道上一直践行着“健、迈、听、看”四字真言。

  每天生活作息规律,在保健方面从不含糊,积极参加群众性的集体活动,做到活好每一天。上午围着公园走几圈,打打太极拳,活动活动筋骨;下午就去社区广场看看老年群众唱歌跳舞,有时候兴致来了也会高歌一曲。

  郝启明同志的爱好广泛,对书法更是情有独钟,离休后,他参加了中国书法函授大学的学习。在与老伴相处时也有着他们之间的一套相处模式,相互尊重、互相关怀。他的老伴桂捷同志是一名离休老干部,老两口携手走过65年,郝启明曾说:“凡事以老伴为大。”不论一起走过多少年,一起吃过多少苦,不变的是他俩豁达的心态。

  个人简介

  郝启明,男,1926年5月出生,山西阳城人,1943年参加革命,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6月随解放军来到鄂城。历任鄂城县第十区委书记、鄂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英山县委副书记,黄冈地区科技局副局长,龙感湖农场党委书记,鄂城市政协主席,鄂州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1年离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