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娟 黄天成 艾博林
鄂州古称“武昌”,孙权在此建都,以武而昌、成就帝业。王都帝畿,襟江带湖,多少英豪诞生在这片土地上,多少能人志士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鄂州人骨子里就有一股“好武”的劲儿。
很多人心中都曾有一个武侠梦,或许它早已伴着岁月流逝、随风飘远。但在鄂州这方“江湖”之上,有位拳脚不凡、武艺高超的“高人”,似乎活出了侠者般的人生。他自幼习武、屡摘桂冠;他创办武馆、学员如云;他就是多次斩获国内外武术赛事奖项的鄂州市华俊搏击创始人——周华俊。
与武结缘 赴少林武校勤学苦练
出生于沙窝乡的周华俊,自幼体弱,父母便将其送往樊口武校习武强身,因而与武结缘,得以武学启蒙。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他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展露出不凡的天资。1996年,10岁的他被父母送往河南少林武校继续深造。
武校生活
武校生活十分艰苦,清晨5点半便要开始早训,除文化课外,一天的武术训练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长跑、扎马步、练拳、拉筋、散打,高强度训练之下,浑身疲惫和伤痛是常有的事。而一年只有春节放假才能回家探亲,对于年少的周华俊更是一种煎熬。
“每年春节后离家,父亲都会送我回武校。绿皮车一路往北,我心里总盼着车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我心里明白,这一去就是一年。”回忆起年少离家在外的武校生活,周华俊满是感慨。
练功习武虽苦,但周华俊很有拼劲。自幼习武的经历,不仅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更磨炼出他坚韧好强的品质。为练好功夫,他不怕吃苦,拳法招式要加练到自己满意为止,腿部力量不足就发狠练习蛙跳、跳台阶,有空就找厉害的师兄切磋、琢磨自己的弱点,有时候甚至睡梦里都想着如何施招发力。就这样,十四五岁时,他便已是武校免收学费的“精锐生”。
习武有成 初入“江湖”大展拳脚
不凡的天资加上勤学苦练,多年的努力终有收获。在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年纪,周华俊几乎每年能斩获省级武术散打冠军或亚军,风头无两。
掌声和荣誉之后,他也曾陷入迷茫。苦练多年的武术散打技巧似乎已到达瓶颈,下一步的路该如何走,让他开始犯愁。
周华俊获奖颇丰
在一次武术交流活动上,周华俊偶然结识泰拳高手巴猜沙旺,一番请教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散打技巧能与泰拳融合起来,从而形成独特的优势。于是,他重新踏上征途,一边拜师学习泰拳,一边继续参加各种泰拳格斗比赛,将练习与实战相结合,不断提高综合格斗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多次在国际对战赛事中获胜,并获得了中外搏击世界王者争霸赛冠军。
创立武馆 弘扬武学扶危济困
2011年,周华俊回鄂州创立华俊搏击俱乐部。即使有着辉煌履历,创业也并不容易。面对质疑的声音,他决心用尽全力带好每一个学员,用事实说话。
学得一身真本领,自当倾囊以授人。2013年,随着许多学员或是在一些赛事上大放异彩,或是凭借散打搏击特长实现优质就业,他的俱乐部逐渐热闹起来,前来学习训练的学员络绎不绝。
带领学员训练
自幼习武带给周华俊的不仅是一身武艺,更有武德的传承,行侠仗义的精神早已在他心里生根。侠者,仁也,义也。这些年来,他多次参加关爱留守儿童、慰问残疾人等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奉献爱心。他带领华俊搏击加入鄂州市残联苏柳英工作站,长期关注公益事业,捐款捐物、上门看望,为残疾人士送去温暖。
热心参与公益事业
2020年,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引起了周华俊的注意,抱着将自身所学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的念头,他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实用的防身招式和健身技巧,逐渐收获百万粉丝。
在很多武侠小说的最后,侠者往往退出江湖、隐入尘世。如今的周华俊,弘扬武学、培育学员,扶危济困、热心助人,又何尝不是一位大隐于市的“侠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