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制军功章
本网讯(通讯员王焱尧、丁元中)烽烟滚滚唱英雄。5月7日上午,高性宽的女儿将父亲生前的15枚纪念章,捐赠给鄂城区老兵红色记忆馆,一同捐赠的还有从老人骨灰中取出的3枚弹片。
4月28日,鄂州93岁抗战老兵高性宽去世。4月30日,老人遗体火化后,殡葬人员在其骨灰中发现了3枚弹片晶体。
档案显示,高性宽1931年4月出生于河南焦作博爱县,1945年6月参加八路军太行军区四分区,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服役的19年里,他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西南剿匪和边境作战等,身经百战,功绩显著。15军44师131团政治处在其转业证明材料中介绍,高性宽同志入伍以来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战斗勇敢,曾在解放战争和边境作战中荣立特等功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11次。
档案资料显示,高性宽几次主要立功经历是,1947年6月,在15军44师130团团部带领下全歼敌一个营,经师政治部批准,立一等功1次;1949年11月,在15军44师130团通信连,渡江战役中,团首长坐的船被打破,将首长救上岸,担任突击完成任务,经师政治部批准,立一等功1次;1950年4月,在15军44师130团3营9连担任副排长,因捉拿匪首2人,立特等功1次;1950年11月,在15军44师130团3营9连担任副排长,因发动群众捉拿土匪有成绩,经师政治部批准,立二等功1次。
1956年1月3日,一张印有《各个革命战争时期主要职务及证明人》的表格清晰记录:高性宽负伤4次,三等乙级残疾,批准授予解放勋章,签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长罗荣桓。
1964年转业到鄂城县以后,高性宽先后在县供销社、县矿山公司、县农办、县水利局工作,在鄂城县水利局副局长岗位上离休。
高性宽长女高水莲介绍,由于工作调动,频繁搬家,父亲的军功章和立功证书不慎遗失。本就淡泊名利的父亲,根本就没有在意,他甚至很少提起在部队的立功经历。
“我知道父亲参加过很多次战斗,但我不知道父亲竟然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今年4月29日,当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肖俊向高水莲通报其父高性宽15次立功情况时,高水莲惊讶不已。
离休后,高性宽积极投身小区的各项公益活动。市水利局小区是主城区最老的小区之一,高性宽在里面住了近30年。81岁的王爹爹说,高性宽嗓门亮、性情烈、热心快肠、疾恶如仇,街坊邻居私下给他起了绰号,叫“高大炮”。听闻“高大炮”去世,街坊邻居们心情都很沉重。一些邻居自发前往殡仪馆,为“高大炮”送行。
4月30日,高性宽老英雄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一时成为热搜。不少网友建议,希望将这3块弹片珍藏在历史博物馆里,让后人永记这段历史。
5月6日下午,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前往高性宽家中,对其亲属进行慰问。高性宽长女提出,希望将父亲的纪念章和3枚弹片捐赠给老兵红色记忆馆。
5月7日,高性宽长女高水莲、二女儿高水香将15枚纪念章、3枚弹片,以及戎装照等遗物,捐赠给鄂城区老兵红色记忆馆。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将3枚弹片用红绸包好,存放在玻璃柜中,摆放在记忆馆显眼位置。
鄂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高性宽不计生死、不计名利、不计得失,是区退役军人的榜样,将高性宽老人的遗物放进老兵红色记忆馆,妥善留存珍贵的红色物件和红色记忆,这是进一步传承老区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的有效做法。
截至目前,鄂城区现有退役军人1.7万名,他们退伍不褪军人本色。该馆负责人表示,将高性宽老英雄的遗物放进记忆馆,更能激励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