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在制作古琴
闲暇抚琴
“梵舟琴坊”隐身在华容区蒲团乡的一处民房内,门前种着几株漆树,大门敞开,室内干净明亮,墙上挂着从琴胚到成品各个阶段的古琴。琴坊主人斫琴师陈俊正在房间里打磨着一块杉木,耐心细致又极具匠心。
古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拨奏弦鸣乐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古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古琴的技艺被雅称为斫琴。斫琴是一项传承千年的老手艺,当下,会弹奏古琴的人不多,懂得斫古琴的人更少,既会弹琴又会斫琴的人更是少见。
“斫琴”其实就是制作古琴,需要进行选料、开料、打磨、刷漆等多重工艺,制作繁琐、耗工耗时,不能量产,只能靠手工一点点地来。一位熟练的斫琴师,打磨一把好琴至少需要一年时间。
走上古琴斫制这条工艺之路,陈俊最初想都没想过。2015年之前,他从事的是建筑施工行业。一个偶然的契机,他在重庆听到一首用古琴弹奏的名曲《心游太玄》,那一刻,他的心灵被悠扬的琴声撞击,随即一发不可收沉醉在古琴的世界里。
学会了弹琴,便又想要做琴,从对音律一窍不通到能够做一把好琴,陈俊用了5年走遍全国去求学,但凡他有所耳闻的大师,必定会亲自前去请教。
“善弹者善斫,当时一年就把基础学完了,每天都在工作室与木头为伴,最难的是掏制槽腹和打磨调音,这个阶段我用了3年时间,每一刀都会影响音质,边掏边听音,掏得多了音就空,只能慢慢掏慢慢听,才能使琴材达到最佳的状态。”陈俊边拿起琴边说道。
一个成熟的斫琴师通常需要具备多个专业技能,包括调音、木工、雕刻和绘画等,斫琴师的手亦柔亦刚、亦粗亦细,武能锯木锉琴、刮灰刷漆,文能提笔落款,琴面绘图时又俨然一副温柔的书生样。所以,这双手既是匠人的,又是文人的。
在这个追逐效率且选择极其丰富的时代,能够用一年时间去斫一把古琴,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陈俊专心钻研,追求自己的爱好,更是超乎常人般的坚持。
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家人朋友成了陈俊的“港湾”,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帮助,是支撑他能成为一名专业斫琴师的重要力量,甚至在陈俊还未做出一把完整的古琴时,就有朋友直接定制了一把。那把琴做得格外成功,让他拥有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勇气。
为了让自己的古琴能够走出去,陈俊曾带着最得意的3把琴前往西安,找到教授古琴学员最多的宽贤师父试琴。就像遇到知音一般,宽贤师父对他的琴夸赞有加,甚至还推荐给了自家徒弟,这让陈俊的斫琴生涯有了极大突破。
从那以后,陈俊在古琴圈逐渐小有名气,每年都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定制古琴,每把琴能卖出5万元到15万元不等的价格。人脉拓宽了,交流机会更多了,他的手艺也越来越精湛。
古琴最怕开裂变形,一旦变形,轻则打板沙音,重则彻底报废。为了避免琴开裂变形,通常需要使用上了年头、水分已充分蒸发的老木料做琴,“必须有一个独立空间去存放木头及斫琴,成立一家工作室迫在眉睫。”陈俊说。
“高台懈后生七弦,琼楼玉宇有清音”,2020年,陈俊回到家乡鄂州,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梵舟琴坊。在家乡,这处心中的桃源,陈俊一心一意、一刨一凿传承着斫琴这个千年古手艺,“斫”出心中的丝丝清音。
全媒体记者 吴晓茹 戢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