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杰:从鄂州走出的文旅高手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6-26 语音:播放

  通讯员 向国恺

  《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文娱综艺节目为人所熟知。可鲜为人知的是,这些节目的背后有一个操盘手,他是一位从鄂州走出去的文旅专家,名叫熊晓杰。

  家乡街巷播下乡愁种子

  回望记忆之河,熊晓杰的童年是在鄂城区度过的。草木青葱的新民街小学、静谧的洋澜湖、古朴的观音阁,美丽的回忆如同珍珠,镶嵌在成长的轨迹中。

  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西山巍峨秀美,风景如画;街巷幽深曲折,藏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而最让熊晓杰难忘的是丰富的鄂州文化生活。少年的他常漫步于鄂州的街巷,在电影院、京剧院、图书馆、新华书店找寻精神食粮。由于母亲喜欢看书,营造出的家庭氛围自然比较适合读书。一粒粒文化的种子,从小就这样播进他的心田。

  20世纪50年代初,熊晓杰的父亲曾任鄂城县邮电局副局长,但在他不到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然而,生活的挫折反而给了他向上的决心,他学习更加努力,成绩也一直很好。

  母亲是武汉人,熊晓杰每年节假日都要跟母亲去武汉走亲戚。当时家庭经济很困难,为了省钱,母子俩就到鄂州汽渡码头去蹭前往武汉的顺路车。有一次,搭的顺风车到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门口就要转向,熊晓杰与母亲只好下车再等公交,看着从校门口进进出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熊晓杰非常羡慕,他立志长大后一定要上大学。

  1983年,熊晓杰考上华中师范大学,如愿成为大学生,又继续到广州暨南大学、中山大学深造。

  如今,在他位于广州的办公室里,摆得最多的是书籍。这么多年来,从鄂州养成的读书习惯一直陪伴着他。

  开创主题公园与强IP深度合作的先河

  研究生毕业后,熊晓杰从《信息时报》起步,16年以笔为犁,在财经报道领域辛勤耕耘。后来创办了中国著名财经媒体《赢周刊》,并出任总编辑,先后访谈了近200位财经名人,关于太阳神的报道,掀起全国范围内民营企业的反思潮。

  2005年,熊晓杰转战广州长隆集团,负责品牌、营销、公关、活动策划工作14年,创立“娱乐营销+企业媒体化”两大核心战略,见证并推动了一个地方品牌的全球化跃升。

  在熊晓杰的前瞻性视野和对市场精准预判下,长隆集团先后抓住综艺真人秀和企业自媒体的风口,《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国内头部综艺节目先后在长隆落地,开创了主题公园与强IP深度合作的先河。与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3》的合作,为企业打开了国际品牌营销的大门。

  熊晓杰还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打造长隆1000万+粉丝自媒体矩阵,公众号年销售额达1.8亿元。

  在社群运营方面,熊晓杰也很有前瞻性。早在《赢周刊》时期,他就打造“生于六十年代”俱乐部、隐形冠军俱乐部,后来又创办了“放肆青春”社群,马云、罗大佑、王志纲、崔健、方洪波、段永平、方力钧等企业界和文化界精英都参加过他主办的社群活动。

  著名媒体人秦朔评价他——“目前,在文旅营销界中,有理论研究的专家、有实操能力强大的高手,但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结合并取得公认成绩的,熊晓杰是极少数人之一。”

  2018年,熊晓杰创办了时代文旅,将深耕30余年的文旅智慧,转化为城市品牌与战略的咨询服务。他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资源,去服务更多的企业,帮助他们成长。

  愿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近年来,地方政府有成为文旅“新玩家”的趋势。作为定位理论国内的早期推广者之一,熊晓杰认为,地方政府在拼经济时,文旅是一个优选领域,但要找准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要有差异性,不做“唯一”就要做“第一”。

  其次,要了解大众的需求。在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稀缺的不再是旅游资源本身,而是独特的文旅体验,不可能坐拥资源优势“一招鲜 吃遍天”。

  “很多城市在做文旅推介时总会着重自己‘有什么’,而不是大众‘需要什么’。”熊晓杰说,以河南中牟县为例,“潘安故里、箜篌之乡”的确很好,但还没抓到当前大众需求。调研后发现,当地有八个主题公园,而主题公园是文旅高水平发展的产物,于是建议将推介语改成“中国主题公园第一县”,不到半年就声名鹊起。

  同样,鄂州发展文旅也要找到自己与周边城市的差异性,结合当下人们的文旅需求。比如,可以在航空货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打造出独特的文旅名片。

  “文旅消费正在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能有机会用自己的专长,为鄂州发展添砖加瓦。”熊晓杰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