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守”艺人钱大兵——让烙画这门老行当活起来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01-01 语音:播放

 

钱大兵和他的烙画

  2024年7月,长港镇综合文化站通过申报,烙画成功入选鄂州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市民协副秘书长钱大兵成为这门老行当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烙画,就是以烙痕为“墨”作画,又称“火笔画”,古称“火针刺绣”,是用烧热的烙铁在物体上烫出烙痕作画。烙画作为中华传统艺术珍品,既具有中国画的风韵,又有较强的立体感,同时它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随着时代发展,久负盛名的烙画技艺逐渐式微,现今懂得这门手艺的师傅在鄂州也不多了。“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烙画作品,一下子就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深入了解后,钱大兵才得知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技艺,正逐步消失在大众视野中。他下定决心,要坚守这项两千年前的古老技艺。在成长过程中,他通过学习钻研和创新,逐渐使自己的烙画技艺日臻成熟。

  钱大兵的父亲是鄂城远近闻名的民间工艺大师,耳濡目染下,钱大兵自幼学习书法和国画,积淀了书画基础。除自学外,钱大兵还到全国各地探寻烙画大师,既学技艺也集百家所长。后来,他从最开始主打木板、宣纸烙画,逐步向葫芦、皮具、布等各种质材探索,几乎可炭化的质材都尝试过。

  烙铁尖与木板轻轻接触,“嗞嗞”作响,飘出缕缕青烟。青烟消散,人物轮廓在画板上显露雏形。3年前,钱大兵开始创作烙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稍有一点不注意就会报废。每个人物要细致入微画出表情、动作、服饰,乃至他们与周围环境的微妙互动。”钱大兵说。

  “烙画文化里的情感和传承,是无法被外力替代的。”钱大兵的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艺术展中获奖,2023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民间文艺工作者,他说。

  “现在靠烙画赚不了钱,对烙画感兴趣的人很少,要掌握烙画这门手工技艺还需要具备基本的美术功底,因此真正肯学的年轻人不多。”在钱大兵看来,高门槛、低收入让烙画这门古老行当难以“活”起来。

  为了让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得以流传,长港镇综合文化站帮钱大兵设立工作室、举办作品展、开设培训班。钱大兵也着手改进作品,将技艺融入文创作品,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令他欣喜的是,这段时间,陆续有人上门求画,“快过年了,大家都想要福禄寿作品,放在家里寓意好。”

  “目前,我们正筹划帮钱老师开直播,通过电商销售作品,也让更多人看到这一古老画种的艺术,帮助这项技艺传承下去。”长港镇副镇长吴思琪说。

  通讯员钟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