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2月摄
洪锋 口述 洪俊 整理
鄂州武昌大道与江碧路交汇处,当年是一个繁华路口,又因106国道和316国道相交于此,故也是进鄂州、过鄂州的车辆必经之地。原先这里没有地名,且交通秩序混乱,车辆碰擦堵困是常有的事。
那是1968年9月当时的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在这里修建一个大转盘,以调控过往车辆有序地运转。同时在转盘里,建立一座毛泽东主席画像座,因该路口并不是标准的十字交叉,只宜做成三个面向,嵌上三幅毛主席全身像。故建成后,该地被人们习惯上称“三面像”。
“县革委会”把设计任务给了县建筑公司和县文化馆。当时的“县革委会”政工科带队、县建筑公司和县文化馆各选派二名专业人员前往长沙、南昌等地,观摩那里已建成的像座建筑和纪念碑,同时拍了很多照片作参考资料,回县后进行设计。经交通、基建、文化部门多次协商,最终确定该建筑设计为上下两层,上层平面为六边形、三大边三小边间隔而成,大边三面嵌毛主席画像三幅,小边三面刻毛主席诗词三首;下层为圆形的观景平台,设六步台阶三处,周围用护栏连接。观景平台的外径是1893厘米,寓意毛主席的出生年代。像座总高12.26米,寓意毛主席的生日,像座三大边各宽8米;三幅画像的尺寸都是高7.6米,宽5.2米,商定好这些基本尺寸后,县一建和县文化馆便分头工作。
像座是红砖结构,中间筑有钢筋多层混凝土作横梁加固,内为空心,沿内墙置有壁梯可供上下施工与维修,饰面是彩色水刷石。其装饰元素有五角星、红旗、葵花、佛手和万年青花卉图案,均是在地面车间用水泥预制,然后风干加漆最后再镶嵌上去。观景平台及台阶面饰均为水磨石,上置六个灯柱、灯具是专门在上海定制的。
画像的绘制地点选在西山汽车站对面的黄冈物资站,那里有临时腾空的大仓库。因为仓库平时需将卡车开进装卸货物,门很大,这样,油画绘制成功后,搬出时不会受阻。画框高7.6米宽5.2米,画布选用军用细帆布,由县商业局从省城特批回来,画框钉好画布,竖立起来后,由县一建在每幅画布前搭好三层脚手架,我们六人分成三组,每组各画一幅。从进仓库制框钉布到绘制完成,先后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12月20日就封笔让画面干燥。
画像于1968年12月25日深夜安装,当夜由公安局设卡,将寒溪路南段到三面像工地一带戒严,由县一建组织吊车和40余人的精干力量,顺利地将画像安装到位,以庆祝12月26日的毛主席生日。安装好的三面像,从二医院方向看到的画面是《毛主席去安源》,由孟庆忠、李从荣摹绘;从雨台山方向看到的画面是《毛主席在北戴河》,由曹国斌、江大坤摹绘;从汽车站、庙鹅岭方向看到的画面是《东方红》,由洪锋、熊道洲摹绘。
1968年12月31日晚举行像座落成庆典,现场四周灯火辉煌、人流如潮。随后鄂东南及武汉游客都来观光,三面像一时成为远近有名的旅游景点,直到1978年,根据中央有关精神,该处修建地下人防工程,像座被批准拆除,其地名沿袭至今。
鄂州武昌大道与江碧路交汇处,当年是一个繁华路口,又因106国道和316国道相交于此,故也是进鄂州、过鄂州的车辆必经之地。原先这里没有地名,且交通秩序混乱,车辆碰擦堵困是常有的事。
那是1968年9月当时的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在这里修建一个大转盘,以调控过往车辆有序地运转。同时在转盘里,建立一座毛泽东主席画像座,因该路口并不是标准的十字交叉,只宜做成三个面向,嵌上三幅毛主席全身像。故建成后,该地被人们习惯上称“三面像”。
“县革委会”把设计任务给了县建筑公司和县文化馆。当时的“县革委会”政工科带队、县建筑公司和县文化馆各选派二名专业人员前往长沙、南昌等地,观摩那里已建成的像座建筑和纪念碑,同时拍了很多照片作参考资料,回县后进行设计。经交通、基建、文化部门多次协商,最终确定该建筑设计为上下两层,上层平面为六边形、三大边三小边间隔而成,大边三面嵌毛主席画像三幅,小边三面刻毛主席诗词三首;下层为圆形的观景平台,设六步台阶三处,周围用护栏连接。观景平台的外径是1893厘米,寓意毛主席的出生年代。像座总高12.26米,寓意毛主席的生日,像座三大边各宽8米;三幅画像的尺寸都是高7.6米,宽5.2米,商定好这些基本尺寸后,县一建和县文化馆便分头工作。
像座是红砖结构,中间筑有钢筋多层混凝土作横梁加固,内为空心,沿内墙置有壁梯可供上下施工与维修,饰面是彩色水刷石。其装饰元素有五角星、红旗、葵花、佛手和万年青花卉图案,均是在地面车间用水泥预制,然后风干加漆最后再镶嵌上去。观景平台及台阶面饰均为水磨石,上置六个灯柱、灯具是专门在上海定制的。
画像的绘制地点选在西山汽车站对面的黄冈物资站,那里有临时腾空的大仓库。因为仓库平时需将卡车开进装卸货物,门很大,这样,油画绘制成功后,搬出时不会受阻。画框高7.6米宽5.2米,画布选用军用细帆布,由县商业局从省城特批回来,画框钉好画布,竖立起来后,由县一建在每幅画布前搭好三层脚手架,我们六人分成三组,每组各画一幅。从进仓库制框钉布到绘制完成,先后经历一个多月的时间,到12月20日就封笔让画面干燥。
画像于1968年12月25日深夜安装,当夜由公安局设卡,将寒溪路南段到三面像工地一带戒严,由县一建组织吊车和40余人的精干力量,顺利地将画像安装到位,以庆祝12月26日的毛主席生日。安装好的三面像,从二医院方向看到的画面是《毛主席去安源》,由孟庆忠、李从荣摹绘;从雨台山方向看到的画面是《毛主席在北戴河》,由曹国斌、江大坤摹绘;从汽车站、庙鹅岭方向看到的画面是《东方红》,由洪锋、熊道洲摹绘。
1968年12月31日晚举行像座落成庆典,现场四周灯火辉煌、人流如潮。随后鄂东南及武汉游客都来观光,三面像一时成为远近有名的旅游景点,直到1978年,根据中央有关精神,该处修建地下人防工程,像座被批准拆除,其地名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