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军部旧址回购重修遗迹保护
贺龙军部旧址,一直备受当地市民关注。军部旧址位于鄂州城区大北门,分前后2栋,前栋为2层中式砖木建筑,总面积700平方米,是当年警卫、后勤人员的居所;后栋为2层欧式砖混建筑,是贺龙当年的办公室、卧室及军部机关办公场所。
据介绍,该旧址初设于1927年2月,是时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十五师(当年6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师长的贺龙驻防鄂城时所设驻地。七·一五政变后,贺龙就是从这里出发,赴南昌参加并指挥了南昌起义。
1949年,此处被改为跃进旅社,后成为湖北武昌鱼集团有限公司饮食服务公司下辖的国营跃进旅社。2008年3月,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历史原因,军部旧址年久失修。2005年3月14日,经鉴定为a级危房,属严重损坏房。之后,为保护文物建筑,我市统筹安排里面的居民整体搬迁,并拆除了保护范围内的违章搭建建筑。
2012年6月27日,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与湖北武昌鱼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书,由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以87.75万元回购贺龙军部旧址房屋产权和土地。
2013年,我市划拨200万元对贺龙军部旧址进行全面保护维修。2014年底,维修项目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
贺龙军部旧址价值何在史料研究
贺龙北伐军第二十军军部旧址,原系鄂城豪绅杜永兴的房产,建于清朝末。它与鄂州老百姓共同见证了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经过长期风雨洗礼,历经沧桑。
贺龙军部旧址的价值何在?我市有关文物专家、史志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重要历史事件的载体和见证者。1927年2月,贺龙率部移驻鄂城(今鄂州)后,先后在此就职国民革命军独立十五师师长和二十军军长。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高潮,鄂城工农革命运动已经兴起,贺龙的到来,更是给革命运动注入了活力。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贺龙从任师长驻防鄂城到任军长,均将指挥机关设于该处,并在此开展工农革命运动,为壮大革命队伍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贺龙任军长时唯一一处保存完整、有据可查的北伐战争时期的军部旧址,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建筑物,也是贺龙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实物见证。
艺术价值———中西建筑艺术珠联璧合。该建筑分前后2栋,前栋建筑低于后栋建筑,2栋之间为小院落。前栋梁架形式、艺术装饰及墙体砌筑形式,都体现了鄂州城中江边临街商铺的构筑特点;后栋为四坡顶欧式建筑风格,采纳了欧洲建筑艺术风貌和装饰特点。
此外,贺龙军部旧址以民用住宅建筑形制与西方教会建筑模式相结合,组成一进两重建筑格局,符合中国民间前厅后堂、前店后室的总体格局。
贺龙军部旧址展馆发布展馆浏览
3月22日,维修一新的贺龙军部旧址展馆分5个部分,向观众介绍贺龙元帅的革命生涯。
“乡村少年胸怀大志”部分,讲述贺龙元帅的少年足迹。1896年3月22日,贺龙诞生于湖南桑植县一贫苦农家,1910年,贺龙随马帮开始走南闯北,广泛接触社会,养成不畏强暴,侠肝义胆。1914年,经陈图南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信仰三民主义,追随孙中山,相继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逐渐走上职业革命道路。
“投身革命威震湘鄂”部分,讲述贺龙元帅初期革命历程。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25日,蔡锷等通电组织护国军,出兵讨袁,护国战争开始,贺龙积极参加反袁斗争,组织湘西讨袁独立军,联合慈利、大庸、桑植、永顺、龙山等县义军,南征北战,威震湘鄂川黔,有力打击了军阀势力。
“北伐名将所向披靡”部分,讲述贺龙元帅的北伐经历。1926年5月21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通过北伐战争决议案。1927年1月,贺龙率部从宜昌移驻汉口、鄂城。北伐战争中,贺龙率部从贵州铜仁出发,沿沅水而下,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给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势力以沉重打击。
“受命指挥南昌起义”部分,讲述贺龙元帅参加南昌起义的经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事业和前途面临异常严峻时刻,贺龙毅然选择跟随中国共产党,投身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在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贺龙与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指挥起义。
“驻军鄂城革故鼎新”部分,讲述贺龙元帅在鄂城的故事。1927年1月,贺龙率部从宜昌移往武汉,担任武汉外围防御任务,第一团驻鄂城。2月中旬,所部奉命改为国民革命军独立十五师,并陆续进驻鄂城。3月23日,贺龙率众将官在鄂城宣誓就职。6月15日,独立十五师扩编第二十军,贺龙任军长,军部设在鄂城,在鄂州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馆内展品背后的故事文物收集
去年7月,贺龙军部旧址陈列布展领导小组成立,按照纪念馆标准和将其打造成我市重要的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和开放利用范例的目标,以反映历史的实物、文字图片展板和场景复原为主,向社会及相关单位征集、复制文物资料,包括贺龙和北伐军第二十军相关的实物。
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搜集相关展品资料线索,列出大致文物和展品清单。摸底情况令工作组成员倍感压力:鄂州关于贺龙军部旧址的文物资料太弱,可以说几乎为零。一是因北伐军第二十军存在时间较短,二是贺龙在鄂州的时间不长,三是距离年代久远,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不强,实物资料几乎为零。目前仅有一些散存于革命史中的一些零碎资料及一些老年人对贺龙在鄂州的回忆录。
去年7月9日,工作组兵分三路收集资料。
第一组到贺龙的故乡湖南桑植、洪湖湘鄂西苏区烈士陵园、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收集资料。每到一处,工作人员都要走访当地党史办、纪念馆、档案馆,寻求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当大家听说工作人员是为了贺龙军部旧址而搜集资料时,都无一例外提供了最热情的帮助。在桑植,大家翻拍了100多张图片,对贺龙早期情况有了全面了解。更叫人兴奋的是,大家对贺龙同志“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有了更全面了解,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对贺龙家族的情况了解得特别详细。在洪湖,当地同志提供了十多本关于贺龙的书籍。在南昌,大家详细了解到南昌起义之前周恩来如何将任务交给贺龙的,贺龙是如何入党的珍贵史料。
第二组到省图书馆查找当时的报纸,收获颇丰。不仅找到贺龙到鄂城的消息、独立十五师和二十军的相关报道,还找到了贺龙在鄂城期间的相关报道。
第三组到市档案史志局查找当年的档案。大家意外找到了一份编于1984年的《贺龙在鄂州》打印文本和一篇古灵泉寺住持融广对贺龙保护西山的回忆文章。
一路走下来,工作专班的成员们虽然很劳累,但心里特别高兴,手头上的这些资料使下一步的布展有了底气,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根据收集到的新资料,专班工作人员以征集的资料为基础,几易陈列大纲,经过几轮讨论,终于在去年11月确定了布展大纲:全面、准确、恰当反映贺龙(从湖南桑植到江西南昌)与北伐军第二十军的革命轨迹。
今年2月,工作专班开始收集实物,一方面在媒体上发布收集文物的公告,一方面工作人员走访周边的收藏大家,征集同时期的生活起居用品,在民间收藏家的大力支持下,一批批家具陈设以各种形式向贺龙军部旧址聚集。
工作专班负责人表示,文物征集工作是保障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散落在社会或为私人或私营机构所收藏的文物,很难为社会大众服务。贺龙军部旧址纪念馆的馆藏仍需继续丰富,藏品征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在此向一直以来对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团体及个人,特别是广大捐赠者表示诚挚感谢,同时也希望今后继续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记者罗琼敏邱丹)
鄂城劣绅就捕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五日《汉口民国 日报》
贺龙将军与西山古灵泉寺史海追忆
融广法师,原西山古灵泉寺住持,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年春在西山圆寂。
此稿采访整理于年冬,其时融广已卧床不起,他回忆了贺龙将军当年保护西山的经过。后来走访了一些老人,证实确有其事。
1927年春,我在鄂城西山古灵泉寺出家。那时的住持长老是悟行法师,他年纪虽大,却耳聪目明。按照佛门辈分,我喊他师爹。
一天,上山的香客纷纷传说,在打破武昌城的北伐军中,有支军队要开到鄂城整编。听到这个消息,悟行长老异常不安,因那几年风云变幻,常有各种牌号的军阀队伍闯到西山捣乱,他们在大雄宝殿上调戏烧香的妇女,用刺刀剥狗皮,还呼三喝四地抹牌、赌博,随地大小便,开差时在佛堂里留下一堆堆马粪,把灵泉寺搞得污秽不堪。和尚们谁也不敢管,只有忍气吞声地关在小房里念经。
这支军队要进驻鄂城,难道还有不上西山的?果然,十多天后的一个下午,我正在门口扫地,山下来了4个穿浅灰色军衣的人,有2个还腰挂短枪,走在前面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军官,嘴角蓄着“八”字胡,他们正向西山积翠走来。我心里直打鼓,刚想去报信,碰巧悟行法师送客出来。他皱了皱眉,忙虚掩了山门,拉着我走到一个树木掩映的院墙缺口旁,忐忑不安地向外观望。
这群人让过香客,有2个士兵正要进寺门,忽然被那个中年军官拦住,只听见他操着宏亮的湖南口音:“算了,不要进去,人家都下山了。”一个士兵说:“师长,我们去看看菩萨,马上就出来。”那军官一笑:“不行,我们有军规,人家也有寺规嘛。现在天已晚了,看菩萨明天再来,就在外面转一转,这里的空气也很好啊。”
听到这里,悟行法师的眉头舒展开来,他对我说:“他们不像坏人,出去见见吧。”
那位军官一脚踏在石阶上,正在欣赏悬在门墙上的“西山积翠”几个字,一低头看见我们,客客气气地一笑。他先打量了我一眼,又把目光落在颈挂佛珠、身穿棕色袈裟的悟行法师身上:“您就是古灵泉寺的长老吧?”
悟行恭敬地点点头,双手合十:“不知大驾降临,莫怪莫怪!请随我一同进寺吧。”
“哦哦,长老不必客气!我是贺龙。”他也连忙抱拳答礼,抬头看看天色,“算了,不必进去打扰了吧!”悟行长老连忙说:“贺将军既来灵泉,也是山僧有缘,哪有过门不入之理?”
贺龙摆摆手:“快不要叫我什么将军!我也是个普通百姓出身,带过几天兵,没有什么了不起。”
贺龙看见长老和我态度真诚,不是虚情客套,便点头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他向那2个士兵吩咐:“进去要安静,不要乱跑。”
进殿后,在长老的解说下,贺龙将军观看了古灵泉寺的全部佛像,他看完后赞不绝口:“西山的菩萨雕像做得真活!我过去在湘西打游击,参观过一座名山的大庙,那里的佛像比你们这里逊色多了。”贺龙将军还在那披着金盔亮甲的韦陀菩萨面前多站了一下,他意味深长地笑着对我们说:“要铲除天上和地上的邪恶势力,没有他手里这根降魔杵也不行啊!”
长老请贺龙一行在三泉亭坐定,我给他们端来用菩萨泉泡好的绿茶和西山特产的东坡饼。贺龙将军显得很高兴,他问我:“你年纪这么轻就出家,吃得了苦吗?”我连忙回答:“吃得了。师爹讲过,出家人托钵求缘,应以慈悲清静为本。”
悟行长老叹了口气说:“他兄弟3人,流落在鄂城,他前来投奔西山,我只好收留了他。”
贺龙将军同情地看着我:“你也是穷人出身,要好好用功,将来好继承师爹的衣钵。”
贺龙向长老说:“要带好你们‘净土宗’的继承人,要培养他们爱国爱教的精神,还要保护好西山的名胜古迹,这个担子可不轻啊!”
下山时,贺龙在桌子上留下几块钱,说是给我们的茶饼费。师爹无论如何不敢收下,但我们不收,他们不走,真没办法。
自此以后,只要军务不忙,贺龙将军都要到西山来玩玩,有时带一二个警卫,有时独自来访。
有一回,听人说江北的农民协会把黄州的东坡赤壁、安国寺和巴河的兴隆殿都占领了,一些僧侣纷纷跑到西山来避难。而那些没跑脱的就被农民捉去,戴上几尺高的帽子,夹在土豪劣绅中间,牵着游街。
悟行长老吓得心惊肉跳,他每天要我下山探听消息。这天,我来到大西门广场,那里正在开大会,贺龙将军在台上讲话,其身后的长凳上还坐着一些人。
贺龙讲完了一段话,台下热烈鼓掌。掌声停后,台上台下有好多人问贺龙:黄冈有很多地方把庙里的菩萨都砸烂了,我们西山古灵泉寺的那些雕像是不是也要砸掉?
当时我紧张极了,两眼紧紧盯着贺龙,只见他端起茶杯,不慌不忙地在喝茶,等到台下稍稍安静,他才大声回答:“江北的情况我不清楚,我说这点暂时不要学人家。西山庙我去过几回,那里的佛像都雕得很好,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很有价值。我看只要那些泥神菩萨不跑下西山反对革命,就没有必要去破坏它。”他还说:“我不信佛,也不拜菩萨。但我晓得西山的名胜古迹是我们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要是今天一时心血来潮把它们糟蹋,后辈儿孙看见那个又破又烂的古灵泉寺,会对我们有怎样的评价呢?你睡进黄土里怕也不会安生吧?你不信神,就不要牵着你的婆娘和娃娃去磕头嘛!”贺龙把大家说得笑了起来,好多人点头。这里,又有人担心地问:“江北有人捎话过来,要是我们不动西山庙,他们要组织人马过江,到那时怎么办?”
贺龙马上严肃起来:“要是他们真过江来,你们可以劝阻一下嘛!去讲明道理,万一说不服,我亲自去……”
我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急忙回到西山,将看到的情况告诉了悟行长老,师爹顿时感动得热泪潸潸,迈出山门合十念佛:“阿弥陀佛!贺龙将军呀,你拯救了古灵泉寺,感佛祖保佑您清泰平安,百战百胜……”
七·一五政变后,贺龙将军带领队伍离开了鄂城,转战江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全国解放后,因工作繁忙,就再也没有来过西山。(原载年《鄂州文史资料》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