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惊诧中的悯农情怀——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西山情缘之八(17)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0-08-19 语音:播放

  □ 夏建国

  接地气的“识字耕田夫”

  从小,苏东坡对农人农事就有所了解。刚踏上仕途时,他在《和子由蚕市》诗里,跟弟弟苏辙回忆小时候的情况,写下“蜀人衣食常苦艰”“千人耕种万人食”的诗句。后来在几个州当通判、知州,他对“王安石变法”中农民的状况格外关注,写下“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从云端跌入谷底的苏东坡来到黄州,躬耕东坡,使他彻底接了地气。他也因为自己成了“识字耕田夫”,有了亲身经历而更加知农、恤农、悯农。

  “布谷、布谷”是布谷鸟甜美的叫声。鄂州武昌和黄州一带的农人,常常把布谷鸟的叫声,听成了“脱却破裤”,苏东坡刚来时,对当地老百姓的这一说法不是很理解。但一次鄂州武昌的亲身经历,一下子使苏东坡这位“识字耕田夫”,对此说法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西山寒溪的耳闻亲见

  有一天,苏东坡又一次过江来到武昌西山。因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西山寒溪都灌满了雨水。苏东坡恰遇一位挑空箩筐的农夫,穿着一条破裤子,连裤腿也未蹚挽起来,就从溪水中

  过去了,十分诧异。

  这时,旁边西山上树林里传来一阵阵“布谷、布谷”的鸟鸣声。这位挑空箩筐的农夫,立即朝树林子吼骂起来:“该死的瘟鸟,你也叫‘脱却破裤’呀!”

  苏东坡顿时感到好生奇怪,连忙上前问农夫:“老乡,你脱掉裤子蹚水,不就免得打湿衣服了吗?”

  犹豫了一会儿,这位农夫还是当着他的面脱下裤子。苏东坡只见农夫的臀部和大腿上,到处伤痕累累。他问何故?

  农夫流着泪诉说道:“因欠了东家租子,今天一早送了一担谷去,还不够交租。东家发了脾气,我争执了几句,就被人脱了破裤子,摁在地上打了一顿。”

  苏东坡这才明白,这位农夫为何不脱裤子蹚水走,原来是怕冷水直接刺痛伤口。当然也有不想让人见到“催租瘢”的意思。

  苏东坡回到黄州后,武昌西山寒溪所看到的情景久久不能忘怀。他直白含情地写出《脱却破裤》诗:

  昨夜南山雨,西溪不可渡。

  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裤。

  不辞脱裤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读着苏东坡这首语言谐趣,却饱含悯恤武昌农人深情的《脱却破裤》诗,除了让人对不挽裤腿、身有瘢痕的这位武昌农人产生深深同情之外,还会使读者不由自主对苏东坡这位知农、恤农、悯农的“识字耕田夫”肃然起敬。

  (待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