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硕
东方红照相馆,留下了多少老鄂城的记忆,怕是数都数不过来。东方红照相馆在建设街,里面摆设十分简单,墙上悬挂着不同时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几张相片,一具高大的D90型数码照相机,还有一架古色古香的整容镜。
据年已八旬、原东方红照相馆摄影师虞敬华回忆,东方红照相馆的前身是原鄂城县福利公司照相馆。那时,老城区还有两家私人照相馆,分别是虞敬华父亲虞佐卿租房开办的云霞照相馆,汪步青在自家屋里开办的新民照相馆。
1955年,两家私人照相馆互相合作,合并成立了照相合作社,营业地点在新民照相馆内。到1956年,照相合作社被福利公司归并,成立了鄂城县福利公司国营照相馆,地点搬迁至原鄂城县红城旅社。
1970年,福利公司更名为服务公司,同年,由其负责承建的新的照相大楼建成。给新照相馆起个什么字号呢?大家一致认为毛泽东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以“东方红”来命名照相馆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于是,新照相馆的字号为“东方红照相馆”,“东方红”三个字用毛主席手迹,“照相馆”三个字选用黑体字。
制作黑体字很容易,可怎样才能得到毛主席手迹“东方红”三个字呢?时任东方红照相馆主任熊海春是这三个字的制作者。据他回忆,那次他翻出自己收藏的毛泽东主席诗词手迹,经仔细翻阅,找到“东方红”三个字。他先用玻璃将字蒙上,用笔在玻璃上临摹,再采用幻灯技术将字放大,然后小心翼翼印下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尺寸,终于制成了毛体的“东方红”。
那时,鄂城县所有中小学生登记照都到城里进行,因东方红照相馆设备较先进,所以工作人员更为忙碌。为了方便学生照相,他们经常乘车下乡到太和、涂家垴镇等地去照相。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城区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每逢节假日、纪念日、小孩周岁、同学聚会、亲朋好友合影等特别的日子,来馆照相的人仍是排着长队等候。一般50岁以上的人喜欢来此照相馆照相,人们均认为到东方红照相馆照相是很快乐幸福的事情,而作为该照相馆工作人员来说,又是无比自豪的。
2003年,东方红照相馆进入困难时期。之后不久,照相馆改制,由当时的照相馆主任杨细桂牵头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为了保住“东方红”照相馆这块金字招牌,杨细桂想尽办法,最终让照相馆走出了困境。
2005年,东方红照相馆大楼被拍卖,杨细桂从中搬出去后没有放弃,继续以“东方红照相馆”名义经营。如今,东方红照相馆依旧照亮着城市一角,尽管辛苦利薄,馆主任仍要将这个特殊的老字号传承下去。
东方红照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