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革命歌谣记录94年前的鄂城妇女运动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03-10 语音:播放

□王义文

(配图来自网络)

  “北伐胜利红旗飘,贺龙领导打土豪。农民协会有威望,妇女翻身地位高。鄂城东门洪二乡,鞭炮齐响歌嘹亮。土陡山上开大会,人民当家喜洋洋。”94年前,这首民间小调流行于鄂城(今鄂州)城关、燕矶一带。小调的歌名叫《贺龙领导打土豪》,是一首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歌谣,而负责组织编唱并宣传它的,就是当年的“鄂城县妇女协会”。

  大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鄂城地区的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广大城乡妇女也积极组织起来,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1927年1月,成立鄂城县妇女工作筹备会,主席孟楚珍。同年2月,鄂城县妇女协会正式成立,主席邱兰芬(中共党员),下设葛店、华容、金牛等地区妇女协会。1929年3月,在苏维埃根据地第一区第六乡重建鄂城县妇女协会。

  1927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部移驻鄂城,时任师长的贺龙利用在西山古灵泉寺开会的时机,专门约见了县妇女协会主席邱兰芬,并鼓励她把妇女协会组织好,领导广大妇女为推翻三座大山及求自由、求平等、求解放而奋斗。同时,还动员妇女剪发、放足和识字。

  于是,邱兰芬利用教师身份,同女学生袁静仪、万开慧和家庭妇女徐秀松、舒兰香等人一起挨家宣传发动,半个月内便有100多名妇女剪发、放足,并参加了妇女协会,办起妇女识字班。此举迅速传遍大街小巷和各乡镇村湾,使一大批妇女解除了缠足、束发之苦。

  同年3月至6月,鄂城各级妇女协会大力宣传婚姻自由,反对包办、买卖婚姻,抵制歧视和虐待妇女的行为。华容街男子夏逢迎因虐待打骂其妻王氏,当地妇女协会将王氏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并送回黄州原籍娘家,群众拍手称快。

  与此同时,妇女协会还积极配合庆祝北伐战争胜利,追悼革命烈士,声讨新军阀蒋介石和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并与工会、农会、青年团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当年5月13日,召开公审枪决马迹乡大土豪徐子平、徐万城大会,妇女协会在宣传发动和协助维持秩序方面,就表现得非常出色,为镇压土豪劣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29年3月,共青团鄂城县委员会和鄂城县妇女协会先后恢复重建并开展工作。6月28日,鄂城、大冶、阳新三县农民数千人,配合鄂南红军游击队,参加刘仁八战斗,击毙反动派常练队匪首刘维敬,并缴获该队全部武器。

  男将前方打仗,女将搞后勤和救治伤员,妇女协会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

  1930年6月,时任红五军军长的彭德怀亲临鄂城县太和地区指导革命工作,筹建鄂南、鄂冶地区苏维埃政府,开展扩大苏区范围、扩大红军队伍和土地革命。遵循彭德怀的指示,鄂城苏维埃根据地的工会、农会、青年团、赤卫队、敢死队和妇女协会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掀起了“两扩”和土地革命的高潮。

  妇女协会更是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土喇叭、唱山歌、唠家常、刷标语等各种方式,走在了宣传发动和鼓舞斗志的前列。

  太和、涂镇、梁子湖一带,至今还有老人记得当年的那些红色歌谣:“农友们,快起来,快快起来抱成团。分田地、打土豪,双手拥护苏维埃。”“各位妇女齐努力,翻身不再受人欺。捐粮支前莫落后,人人都要争第一。”“小妹我,手提灯,我送我郎当红军。喂子哟,我的哥,扛枪上阵打敌人……”

  这些红色歌谣既反映了大革命时期妇女协会艰苦卓绝的不朽业绩,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其中的一曲:“白雉山,连青天,梁子湖,不见边,有了中国共产党,山嫌低来湖嫌浅,百姓做主赛神仙。”它充分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由衷爱戴和深厚的感恩之情。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