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都大地上的星星之火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1-06-16 语音:播放

  鸦片战争后,随着汉口开埠、张之洞在武汉搞洋务运动办新政,得风气之先的鄂州,不仅走出许多英杰参加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初,多名鄂州籍革命活动家率先觉醒,还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陆续建立鄂城地区的第一个中共县级党组织、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北伐高潮中鄂城特别支部应运而生

  1926年8月北伐军进入湖北,以叶挺独立团为攻城拔寨先锋的北伐军,连克鄂南军事要地汀泗桥、贺胜桥。

  此前,以董必武为主席的中共湖北特别委员会开办北伐宣传训练班。参加训练的鄂州籍共产党员万松涛、王文禄等人,受党委派回到鄂城县,开展工农革命运动,迎接北伐大军的到来。8月底,万松涛接到董必武“即刻到贺胜桥迎接北伐军”的指示,迅速前往设在贺胜桥的北伐军第七军第一路军指挥部,向总指挥夏威转达省党部的指示,汇报鄂城县革命活动情况,请求北伐军尽快开往鄂城。夏威很快率军到达。这时董必武派共产党员石海山、胡时达等人,以省特派员的身份来到鄂城县,配合北伐军撤换了北洋军阀任命的县长夏逢时,委任第七军第一路军副总指挥徐绍儒为县长。

  为进一步加强党对大革命运动的领导,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1926年9月经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会的批准,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鄂城县特别支部委员会,由石海山任书记,万松涛、胡时达等为委员,下辖樊口支部。

  第一个县级党组织成立后,鄂城县工农运动迅速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一是在城关西门创办了“党义研究所”,讲授新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唤醒民众,一大批工农积极分子被吸引到党组织中来,为后来的土地革命培养了骨干。二是按照中共三届一中全会的决议,帮助筹建国民党鄂城县党部,石海山等当选执委,万松涛为常委并主持县党部工作。三是创建群团组织。由胡时达担任县工会主席,组建工人纠察队。在万松涛等人的领导下,农民协会在城乡广泛建立。还于1927年3月、5月先后成立鄂城县妇女协会和共青团鄂城县委员会,在当时全县50余万人中,参加各种群团组织者达20万左右。四是成立鄂城县审判劣绅委员会,对一批土豪劣绅进行打击。五是迎接贺龙、叶挺等北伐军到来,因势利导促进鄂城工农革命运动向前发展。

  与湘鄂赣连成一片的鄂城苏区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打击鄂城县中共党组织,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骨干。鄂城县的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走向山野湖区活动。“八七”会议后,随着毛泽东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彭德怀平江起义,很快在湘鄂赣打出一片红色根据地,建立起苏维埃政权组织。

  1928年初,根据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在农村积聚和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指示,鄂东南的中共组织在鄂城县组织秘密农协,兴起武装斗争。鄂城县当时有八个乡(区),梁子湖周边的内四乡(县城周边的为外四乡)逐步成为与湘鄂赣根据地连成一片的红色区域,为建立革命政权打下基础。1929年10月,在太和宝丰寺成立鄂城县符石区工农革命委员会。1930年7月,按照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精神,在马迹乡杨林桥(新中国成立后划给咸宁)召开鄂城县工农代表会议,宣告鄂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隶属与湘赣边区紧密相连的鄂东南苏维埃政府领导。这是土地革命时期鄂城县的第一个革命政权组织。

  鄂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围绕六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是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组织。先后成立符石区、贤庾区苏维埃政府,管辖新设的9个乡苏维埃政权组织。第二是打击反动势力。县和区苏维埃分别在涂镇祝家庙、太和岭、贤庾等地,惩办恶霸地主和土豪劣绅。第三是发展工农业生产。帮助农民解决耕牛等困难,开展水利兴修。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相继建起军用兵工厂、被服厂等。第四是搞活物资流通。县苏维埃设立贸易局、转运局,各区设分局,利用鄂城县水陆商贸流通的便利,负责对白区和苏区之间的物资交流运转。第五是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使耕者有其田。第六是支援红军,保障供给。冲破敌人对湘鄂赣苏区的封锁堵截,几年时间里为红军输送大量新兵,运送大量药物、食盐等。

  严酷环境催生的鄂城工农武装力量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历史教训加上日益严酷的革命斗争环境,使共产党人更加清醒认识到建设和发展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中共鄂城县特别支部委员会恢复重建后不久,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于1928年6月,派刘飞、侯亚雄、盛浩如等人,到符石区开展筹建革命武装工作。

  他们以太和紫坛李家庄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动员青壮年农会会员和工人拿起长矛大刀土铳,没收地主恶霸武装的枪支,袭击国民党民团夺取武器,设法购买枪支弹药,不断在战斗中发展壮大武装力量。在此基础上,1929年11月,在太和岭成立鄂城县赤卫队,有队员100余人、长短枪60支。这是土地革命时期鄂城地区成立的第一个革命武装组织。

  鄂城县赤卫队成立后,通过游击战打击歼灭反动势力,保卫各级苏维埃政权,既为巩固扩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中国工农红军作出了贡献,又为日后鄂城地区革命武装斗争连绵不绝、星火燎原奠定了基础。

  (夏建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