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和红三军团转战湘鄂赣,为陷入低潮的鄂城地区革命斗争点燃了明灯。
先后走出四批红军
1928年1月,中共湖北省委让吴致民以特派员身份来到鄂东南中心地区的阳新县,寻找革命骨干,恢复各县党组织。1928年11月,根据中共阳大县委的指示,在长岭建立中共鄂城县特支委员会,朱少甫任书记,盛浩如等为委员,特支领导全县的党组织。由此拉开鄂城县土地革命大幕。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在紧邻鄂东南的平江发动起义,对刚刚恢复重建的鄂东南党组织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也明确了革命斗争方向,鄂城县在11月便成立了赤卫队,1929年春鄂东南9个县的武装力量,在地处大冶、毗邻鄂城的南山头整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这是鄂城走出的第一批红军。1929年秋何长工带领的红五军第五纵队挺进鄂东南后,红十二军一部被编入五纵。
1930年2月,在中共鄂城特别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中共鄂城特别区委,5月改为中共鄂城县委。在此期间,鄂城等县赤卫队协助五纵,分路袭击鄂城金牛、大冶保安等地,频传捷报。3月采取围点打援的方式,将增援阳新的国民党郭汝栋5个团一举击溃。鄂城县赤卫队与五纵一起乘胜追击逃往鄂城的郭军。攻克鄂城后,五纵在鄂城县内四乡驻扎数月,对鄂城苏区革命武装建设和土地革命运动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随着革命形势发展,负责鄂东南数县工作的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决定组建阳(新)大(冶)鄂(城)短枪赤卫队(又称驳壳队),鄂城县赤卫队大部分队员和全部手枪被抽调到驳壳队。1930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的统编红军计划,把鄂城、大冶、阳新三县赤卫军和红五军、红八军部分队伍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十师第七团,这500余人中,鄂城县队员占了200多人。这是鄂城走出的第二批红军。红七团首战刘仁八镇就歼灭敌1个团,除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外,队伍迅速扩大到千余人,成为红三师建师的基础和鄂东南人民反抗敌人围剿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鄂城县和各区立即重新组建赤卫队。由于鄂城县梁子湖水域是鄂东南水上运输的黄金水道,鄂城县委决定成立梁子湖巡湖大队,与赤卫队一起,专门打击国民党从鄂城、武昌、咸宁、大冶等地到金牛之间往来运输船只,保护各县苏维埃和红军的水上运输安全。
1931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成立鄂大阳指挥部,将鄂城、大冶、阳新武装力量集中起来,开展统一军事行动,5月鄂大阳指挥部改编为工农红军独立第四营。这是鄂城走出的第三批红军。10月第四营编入工农红军第三师第九团。
1932年春,鄂城县赤卫队与武昌油坊岭赤卫队合并,在两县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活动。第五次反围剿后,这支队伍发展成为地方红军——鄂南独立纵队。这是鄂城走出的第四批红军。
武装斗争此起彼伏
土地革命时期,通过开展一系列武装斗争,既巩固扩大了苏区建设成果,又为拱卫井冈山根据地、为湖北武装斗争,形成湘鄂赣、鄂豫皖、湘鄂西的掎角之势作出了贡献。
刘仁八武装暴动。1929年6月,中共大冶县委召开由鄂城、大冶、阳新、通山、蕲水、咸宁等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党代表会议,讨论研究发展游击队、创建红军、发动武装起义等问题。这时传来在鄂城县马迹乡开展工作的万云山等3名共产党员,被反动豪绅刘西岩的常练队杀害的噩耗。会议当即决定,由阳大鄂驳壳队组织鄂城县内四乡和大冶、阳新交界的农民,发起刘仁八武装暴动。6月30日,驳壳队一马当先,数千鄂大阳农民高呼“为烈士报仇”等口号,杀进常练队老巢——刘仁八祠堂,40多名常练队员全部缴械投降。在群众强烈要求下,苏维埃政府枪决了常练队长刘维俊这个恶魔,抄了刘西岩和其他豪绅的家,开仓放粮。
年关斗争。1930年初,鄂城县饥荒现象普遍出现,贫苦农民无粮过年。根据鄂东南党组织统一部署,鄂城县委发动县区赤卫队和农会骨干,组成10多个突击队,各个击破,一举歼灭金牛、保安等地的19个反动民团,活捉100多名团丁,杀掉了鄂城县金牛等地的几个大土豪,缴获长短枪400余支和大量物资。这次年关斗争还使不少地方的地主老财,吓得不敢上门逼租要债,使广大贫苦百姓真正过了一个“太平年”。
“三一八”大示威。1930年3月,中共大冶中心县委和红五纵决定,组织鄂东南各县开展大规模的“三一八”大示威,一方面呼应全国大罢工,另一方面进一步打开鄂东南苏区大发展局面。这一天,鄂城县赤卫队和广大工农群众在交通要道、长江岸边、梁子湖畔的城镇乡村,进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随后县区赤卫队配合五纵红军,连克鄂城、大冶县城,夜袭梁子镇,惩罚了叶祥泰等土豪劣绅,极大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白区人民的斗志,扩大了党和红军、赤卫队的影响。
杨林桥伏击战。1930年9月,蒋介石在发动向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前夕,指使爪牙调兵遣将围剿鄂东南革命根据地。鄂城金牛、毛铺、晏公庙、涂家垴等地民团纠集500余人,奉命增援三溪口,围攻鄂东南苏维埃机关。鄂城县赤卫队配合红军独立第七团,在敌人必经之地杨林桥设下埋伏圈。当敌人进入埋伏圈后,十几门土炮齐鸣,红军和赤卫队员四起,迅速全歼民团,使敌人增援和攻陷鄂东南苏区的阴谋破灭。
(夏建国)
(本栏目故事由市关工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