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抗战期间,鄂城沦陷不到一个月,在涂家垴诞生了鄂南抗战第一支地方武装——梁湖抗日游击大队。
鄂城、武昌相继沦陷后,中共武昌区委为了迅速打开抗战局面,决定转移到土地革命苏区,距离铁路、公路交通线和日军据点较远的鄂城县涂家垴,开辟梁子湖抗日根据地。1938年10月底,武昌区委负责人王健民、王水乘船到涂家垴了解情况,并发动群众。得知在该镇白云寺有一个私塾,当地人说读书的是20余位年龄蛮大的学生,两人马上前往察访。
此前,日寇在梁子湖周边无恶不作的消息不断传到这个偏僻的湖畔私塾,使这里的“大学生”早就义愤填膺,坐不住了。王健民两人的到来,使他们投身抗战的激情更加高涨。其中的王儒林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的哥哥就是1930年“斗山寺惨案”前牺牲的贤庾区委书记王时雨。后来,王儒林参加红军当了连长,一次在战斗中受伤被俘,设法逃回了家乡,武汉会战前他还到武昌寻找党组织,准备参加抗战。现在见到“娘家人”,王儒林当即改名王甦 ,以此表达失去党组织和部队后的“复苏”。
(二)
在王甦 等人的大力配合下,动员群众工作进展神速。三天后就召开了由300多人参与的大会,一时间,涂家垴这个有着百余家商户的集镇抗日热潮兴起,并迅速向梁子湖周边传播。
在发动群众的同时,王水和王甦 等人还想方设法筹集枪支弹药。首先是将原来掩藏的枪支找出来,接着是收集流散伤兵所携带的枪支。更为重要的是,采用先礼后兵的方式,缴获涂家垴商会所藏枪支。
原来,涂家垴商会会长王锡三是当地一霸。他趁乱收买溃军枪支七八十支,其中还有机枪四挺。王锡三多次到有日本驻军的鄂城金牛,勾结这里的商会会长柯友吉,准备在涂家垴组织维持会,成立民团。令他没想到的是,中共队伍这么快就来了。他把枪藏进牛栏,对上门做工作的人谎称没有任何武器。
王甦 将计就计,在迅速搞清情况之后,带着人来到商会,当着王锡三的面搜出枪支弹药。
筹集到枪支150余支后,梁湖抗日游击大队于1938年11 月中旬在白云寺成立了,由王水任大队长,王 甦任大队副兼第一中队长,驻兵白云寺;潘斌任大队副兼第二中队长,驻兵梁子镇;况公仆任大队副兼第三中队长,驻兵涂家垴。
1939年1月,王水和王健民到咸宁找到鄂南特委书记何彬,从此,梁湖抗日游击大队便在鄂南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抗日斗争。随后,从延安学习归来的李平等人陆续充实进来,游击大队也很快由不足百人发展到500多人,并用一连串胜利战果打开了梁子湖抗战的局面。
(三)
连续擒获顽匪。1938年12月初,也就是游击大队成立十来天后,王 甦获悉一股30余人的武装土匪从武昌山坡向涂家垴流窜,便迅速率兵将这伙土匪包围在该镇西街,打得土匪纷纷举手投降。其匪首是一名杀人不眨眼的惯匪,群众怨声载道,遂将其枪决。
1938年12月中旬,又一股土匪窜犯梁子岛。为了尽快将其一网打尽,第二中队长潘斌放出风声,说游击队都开到南咀去了,然后将队员埋伏在码头。当匪徒大摇大摆登岸时,伏兵一跃而起,将想趁虚捞一把的10多名土匪全部擒获。
梁子湖上首歼日寇。日军侵入鄂城后,经常在梁子湖中抢劫渔民所捕的鲜鱼等。梁湖抗日游击大队一成立,就注意收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为打击日寇嚣张气焰作谋划准备。1938年12月底,日军又开着3艘小艇,来到南咀一带抢劫,第二中队长潘斌率2个分队,按预案乘船迎击。一声令下,队员同时开枪,很快击中敌艇1艘,打伤4名日军。尽管敌艇马力足、速度快,但在游击队强大的火力下,不敢接战,落荒而逃。梁湖抗日游击大队第一次迎击日军便旗开得胜,使敌人再也不敢肆无忌惮在梁子湖活动了。
三次截击使日军车队胆寒。日寇占领武鄂咸后,在梁子湖周边公路沿线设置据点,为了破坏敌人战略物资运输和几个据点的相互联系,1938年12月至1939年初,梁湖抗日游击大队第三中队趁日寇立足未稳,连续3次在武昌通往鄂城的湖边公路上,截击了日本军车。
徐家桥阻击战大获全胜。梁湖抗日游击大队的几次出击,使日军不再小视这支地方抗日武装。1939年5月,他们纠集200余名日伪军,由汉奸柯友吉带路,从金牛据点出发,妄想一举剿灭这支队伍并趁机占领涂家垴。
得到密报后,梁湖抗日游击大队决定利用涂家垴独特有利地势,在徐家桥阻击日军。激战1小时,89名日伪伤亡,金牛商会会长柯友吉当场溺毙。眼见日落西山,人越打越少,敌人不敢再战,只得落荒而逃。
至今在这一块地区,还流传着《梁湖游击队》这首歌谣:梁湖游击队,胆大有智慧。保卫老百姓,专打日顽伪。梁湖游击队,神兵从天回。山林是我家,草地当床睡。梁湖游击队,成群又结对。敌人吓破胆,碰得粉身碎。
(夏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