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昕
梁子山,扼梁子湖水路之要津
“平湖广镜,夜月渔舟。一山孤悬,几度春秋”。四面环水的梁子山,由高近百米的多个山峰,相连着从东北往西南一路逶迤,形成的孤岛总面积2.2平方公里。从空中俯看,岛似水上荷叶,因此,历史上人称“荷叶洲”。
梁子山东北端,有7座首尾相连的山峰滨水而立,当地人称“七星山”(其中东边2座山峰,上世纪70年代在铜铁海、东井大圩围湖造田筑堤中,被炸山取石毁掉)。梁子山西北面,“七星湖”堤连着的江夏青山隔水相望,形成“湖水环山、山又环湖”的美妙景观。南部的梁子镇,背靠梁子山,面朝高唐湖,坐北朝南,沐阳亲水,向来为上岛门户。西南一角的黄鸢嘴,与对岸香炉山延伸而来的武昌咀,隔200多米水道对望。
这条水道,刮风声响大,水流变化多,春夏鱼信早,鲤跃黄鸢飞。古称“渡口洪”,亦称“梁子门”。
围绕“梁子门”的历史记载和科学研究,丰富了我们对梁子山的进一步认识。
科学考证,数百万年前,由前震旦系至三迭系的地层形成的断裂带,造成梁子湖凹陷。该断裂带为印支期或燕山期由北向南扩展的结果,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山期,因整个断裂带曾发生过拉张,所以出现了以梁子湖为主体的凹陷盆地的沉降及局部地段的微升。梁子山西侧沿七星湖边,可见网纹红土形成的湖岸侵蚀台坎,以东则是一片沉溺景观。梁子湖、梁子山、“梁子门”正是这期间地质运动所留下的痕迹。
“梁子门”是梁子湖湖水最深的地方。有关资料记载,梁子湖水系发源于幕阜山脉。湖的南面,地表径流由高桥、金牛、谢埠等地向北注入东梁子湖。湖西边,幕阜山延伸出灵溪山、大龙山、龙泉山脉向西梁子湖分水。湖东面,幕阜山一东支北行以铁山、白雉山、葛山、朗亭山为界,向保安湖、三山湖汇流。梁子湖水系三面环山,形成一个面向北面长江的巨大洼地,汇湖泽“凡九十九”,于樊川一口通江。在这巨大洼地中间,由南向北,自金牛、涂镇、香炉山到梁子山、庙岭、葛店,一条断断续续的脉岭山梁将湖泽东西两边一分为二。梁子山正在这条断断续续的脉岭山梁中间,“梁子门”正是这条断断续续脉岭山梁的断裂口。
清《湖北通志》记载:“乌翎湖稍北,左径香炉山至梁子山,南自金牛镇至梁子山,凡九十里……香炉山自武昌咀以北五里与梁子山相隔半里,横截江夏西南诸湖水若门户。然又北为扬庄湖合葛店华容以南诸湖泽南流来会……南右径梁子山东汇于梁子湖,自葛店至梁子山,凡九十里。”这段描述,引用的是马征麟《长江图说》实地勘测数据,至今仍被视为长江流域湖泊水系治理的重要依据。
综上描述,“梁子门”既是东、西梁子湖的分界点,又在梁子湖南北两端金牛至葛店的正中间。结合梁子山周边外在的地理特征,非常清晰说明了梁子山、“梁子门”在梁子湖水系中湖分东西、水会南北的特殊门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