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芦深处好读书——探寻樊楚旅居文化(之三)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2-03-16 语音:播放

  □ 柯愈春

  黄冈刘隆性字子彝,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阎尔梅友人的孙子,选择居地在武昌城南的白雉山下。

  顺治初年,阎尔梅到鄂时访问他,作《夜饮刘子彝园中》诗,其中一首说:“墙围花竹一城低,城外丹楼画不齐。高树有声江在枕,远村如绣水穿云。矶道新雨青鳊上,峰齿孤云白雉啼。中夜读书多怪遇,帷灯射出乙仙藜。”这个刘隆性也是元次山一类人物,江北黄州的家他不住,而到白雉林涧,品味青鳊,卧听江涛,揽青山景色为己有。

  清初叶封字井叔,先世居浙江嘉兴。其父叶长青,崇祯间任黄陂知县,明亡父死,叶封占籍黄陂。叶封在黄陂、黄州,周游殆遍,最后奉母家居樊山之麓。母亲死后,家境贫困,而读书益自刻苦。黄冈王泽弘以翰林里居,月夜泛舟樊湖,闻有书声出于菰芦丛中,寻见果然叶封。后来叶封中顺治十六年进士,在河南登封任知县多年。

  叶封的朋友王士祯,曾到樊上过访,说叶居寒溪寺下,门前有五株柳树。在《赠叶井叔》诗中说:“别业在樊口,门前临大洄。樊水渺东逝,大江从北来。苍翠对吴岘,峥嵘临钓台。紫髯信已矣,山川郁佳哉。”叶封的家居地点,应是樊港入海处旁边的西山脚下。

  同时代的王一翥,在《峒山春夜寄叶井叔》诗中说:“六年楚国摧鹦鹉,二月樊湖哭杜鹃。”据此可知,叶封在樊口住了六年之久。

  也有到樊口等地治病疗养的,边养病边读书。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在樊口住了较长一段时间。所作《樊口西郊行药》说:“樊上得延佇,信步历榛薄。孤壑清磬空,诸峰白云各。”《初秋养疾樊上》说:“秋涧曲流喧枕上,槐花一寸积门前。”金农的字画都是名手,对于山川美色十分苛求,独于西山之麓的樊口,一再写景,兴叹不止,意在寄托自然之趣。《樊口》说:“名山一百里,樊口似丹丘。岩户云孤注,花源水四周。尘祛持隐诀,松卧恣天游。桑苧 江南客,风流老此州。”诗人表达了在西山之麓颐养天年的愿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