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昕/文 袁谟浩/图
退垸还湖三个标志
过度的围湖造田不仅造田不成,而且严重破坏了人水和谐关系,导致水安全、水经济、水生态系列问题。许多围起来的湖,不仅没有发挥作用,还成为沉重的地方防汛安全和经济发展负担。
涂镇湖围湖以后湖水从未抽干,原因是圩堤基础渗水,圩垸内渍水根本抽不干净,造田不成,只能将错就错,放水养鱼。蒲团的四海湖围湖五年,湖田经常受淹。未淹年份种田收的粮食抵不上排水费,只好退耕还渔。
从涂镇湖、四海湖开始,当年围湖造田的一些湖泊纷纷仿效,放弃圩垸种田,干脆放水养鱼,没想到却歪打正着。1982年,湖北省水产局在鄂城县召开现场会,推广鄂城县退耕还渔的经验。那时还没有提退田还湖的勇气,要服务于填饱肚子,创造经济效益,仅仅是退耕还渔。
涂镇湖、四海湖还渔以后,经过现场会这一肯定宣传,各地理直气壮搞起了退耕还渔。曹家湖、垱 网湖、五城湖、汤家湖、前海湖、汪家湖、蔡家 澥、上鲁湖等群起仿效,搞起了精养鱼池,从集体养殖逐步走上了对社会承包经营之路。一时之内,昔日围湖造田的地方,到处兴起放水养鱼的热潮。
然而,退耕还渔并不是退垸还湖。退耕还渔后的湖面分隔仍然存在,湖泊腾水能力仍难恢复,投肥养殖污染更加严重,防汛排涝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在湖泊治理的艰难探索中,鄂州既有吃尽苦头的深刻教训,也有主动探索的成功经验。21世纪初,鄂州市自觉实施退垸还湖,探索了一条符合鄂州实际的湖泊治理新路。典型的有三个标志性工程。
涂镇湖破堤还湖后新建的生态小岛
1、第一个标志——2003年初实施的洋澜湖破堤还湖工程
随着洋澜湖逐渐从城郊湖成为城中湖,湖泊的污染治理、生态恢复、景观建设需要综合施治。综合治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好湖面被分割围垦的问题。在巨大的经济成本、社会稳定压力下,鄂州市以超前的眼光和敢为人先的魄力,实施洋澜湖破堤还湖。将20世纪70年代围垦的团鱼洲、小桥村、兔儿墩、莲花村、李家嘴、百子畈等6处湖泊圩垸(先为水田、后为鱼池)破堤还湖,累计破堤21.8千米,支付补偿圩垸面积2709亩,实际还湖面积3000多亩。洋澜湖破堤还湖工程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赞誉。
2、第二个标志———2014年至2016年,梁子湖水系涂镇湖、鸭儿湖大规模退垸还湖工程
2014年11月25日,鄂州再次以超常的勇气,实施涂镇湖大堤爆破拆除工程,全面吹响了大梁子湖水系破堤还湖、退垸还湖、退田还湖的号角。
涂镇湖大堤爆破拆除工程极具历史意义。涂镇湖圩垸是大规模围湖造田的产物,大堤先天不足,从建成之日起就没有发挥圩堤作用,涂镇湖泵站从1998年后干脆弃用,湖内湖外垦殖线等高。因为涂镇湖大堤的存在,湖内湖外生物交换被完全阻隔,湖内生物多样性功能严重退化。同时受利益驱动投肥养殖的影响,被围湖泊水质严重恶化。航运功能被阻断,助推了涂镇集镇的边缘化。湖泊景观功能被分割,东梁子湖大湖景观被破坏。
更重要的背景是,2014年鄂州花马湖区域作为花湖机场最具竞争力的优先推荐场址,因涉及占用部分湖面,必须就地补偿还湖。花湖机场要想赢得竞争先机,鄂州必须探索通过退垸还湖、退田还湖实现湖泊面积占补平衡。涂镇湖退垸还湖、退田还湖就是这一实践探索的开端!
在当时机场选址复杂的竞争背景下,鄂州市十分睿智选择了自加压力,主动作为,通过积极与省联投公司合作,将1.76公里的涂镇湖大堤直接爆破拆除,将所拆挖土方集中到湖中心形成离岛,并将其建成湖中不受人类活动干扰的鸟类乐园。这种先进理念和实施效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为鄂州大梁子湖水系全面退垸还湖积累了成功经验,为花湖机场湖泊占补平衡进行了有益探索。此举在花湖机场候选场址的比选竞争中,不仅助力鄂州补齐了场址需要填湖的短板,而且一举赢得了湖泊占补平衡担当践诺的广泛信任。
2016年破垸还湖后新建的鸭儿湖南大堤
2016年,面对长江流域较大洪水年份的水雨情势威胁,鄂州在成功实施涂镇湖退垸环湖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梁子湖、鸭儿湖全域退垸还湖工程。
围湖造田使鸭儿湖集水面积与湖泊面积之比提高了3倍。整个湖区集水由几个被围垦剩下的孤立水面腾蓄,经薛家沟、民信闸消泄,矛盾异常突出。尤其在樊口电排站外排力不从心时,问题更加严重。
2016年夏季,鄂州市先在汛期主动实施了曹家湖、垱 网湖、武城湖的破堤分洪,并同步规划实施了鸭儿湖水系的严家湖、曹家湖、垱 网湖、五四湖、五城湖、尤汊湖、红莲湖、梧桐湖八湖连通工程,兴建了鸭儿湖垱网南大堤。规划实施了梁子湖经八湖连通过薛家沟到樊口二站的梁子湖第二排江通道,梁子湖、鸭儿湖腾水能力不足、汛期湖水外排能力不足的一系列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在鄂州市的积极争取推动下,湖北省和武汉市高度重视,2016年汛期一举爆破拆除了3.7公里长的牛山湖大堤,昔日梁子湖被围湖面积最大的牛山湖,8万亩湖面重回梁子湖怀抱。
2014年至2016年大梁子湖水系退垸还湖,先后破拆围堤12条45公里,20多万亩过去被围垦的湖面重回大湖怀抱。其中鸭儿湖恢复了一倍左右的腾水面积,彻底缓解了鸭儿湖地区洪水陡降的腾蓄压力。同时,多块分隔的水面重新连成一体,鸭儿湖大湖风光再现,湖泊生态修复能力大大增强,水质明显向好,大幅提升了梁子湖至鸭儿湖防汛和抗旱的全水系调度能力。鸭儿湖退垸还湖八湖连通作为湖北省湖泊治理的“鄂州模式”,被中央、省内主流媒体广泛宣传。
3、第三个标志——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退垸还湖)工程
花马湖是鄂州的大型湖泊之一。鄂州花湖机场建设涉及占用花马湖水域面积4.52平方公里。按照项目规划和前期承诺,鄂州必须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分期实施花马湖退垸还湖。
花马湖退垸还湖规划需退垸34处,总面积13.84平方公里。其中,因机场跑道填湖之前必须编排水系以达到占补平衡,2017年一期工程已退垸6处,还湖总面积4.18平方公里;二期工程原计划2018年底启动,因机场建设延期,2021年底开始全面实施。工程规划累计退垸28处,还湖面积9.66平方公里。2年完成以后,花马湖总面积较2017年复核的实际面积增加1.44平方公里,达到26.28平方公里,大于湖北省湖泊保护名录中的23.62平方公里。
从“人进湖退”到“湖进人退”,是转变发展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写照。退垸还湖、退田还湖是恢复自然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历史性进步,是鄂州百湖变迁的历史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