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钊书法集》
本网讯(通讯员吴铭)为纪念张裕钊诞生200周年,近期,《张裕钊书法集》一书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书中刊载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天弓撰写的论文《简论张裕钊的文士魏碑楷书》,文章认为,“张裕钊是文士魏碑楷书的第一人,迄今仍无出其右者”。
张裕钊,字廉卿,号濂亭,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张村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曾国藩幕府,为“曾门四弟子”之一。他是晚清学者、文学家、教育家,经史著作有《左氏贾服注考证》《古今尚书考证》;诗文著作有《濂亭文集》八卷、《濂亭遗文》五卷、《濂亭遗诗》二卷、《张廉卿诗文稿》一册,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他曾主讲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弟子甚众。他又是书法大家,可谓近百年来独步书坛的一代硕儒,以“张裕钊体”碑学楷书在清末民初名扬海内外;在日本影响深远,形成了张裕钊书法流派,一直传承至今。
张裕钊在世之时,书法成就便得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高度评价,视为碑学楷书的典范。张天弓在文中认为,康有为对张裕钊的三个评价,基本确立了张裕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一是“千年以来无与比”、二是魏碑“集大成者”、三是“大悟笔法”。
康有为为什么称张裕钊是“千年以来无与比”?张天弓在文中认为,被康有为誉为碑学集大成者是邓石如、张裕钊二人,邓石如在篆隶,而张裕钊在真楷,尊魏卑唐理念中的真楷,所谓“千年以来无与比”正是指的这一点。
帖学是文士书法、名家书法,审美意识齐备而成熟,传承有序。清代碑学的兴盛,是革命性的创新,但不是书法史的断裂,而是累积性的重叠。张裕钊早年取法帖学唐楷主要是欧体,中年以后魏碑楷书才逐渐形成,体势风貌可以说是比较丰富的。他创造的魏碑新体,把社会的用字规范与审美规范融为一体。
张天弓在文中认为,从碑学帖学重叠的理念看,张裕钊是文士魏碑楷书的第一人,迄今仍无出其右者。北碑是无名氏书法,清代士人写碑的卓越者就是把无名氏书法写成了名家书法、文士书法,张裕钊是一个范例。张裕钊能以今入古、熔铸古今,把魏碑楷书写得如此个性特异和文气十足,实属楷书艺术中的奇花。
据了解,《张裕钊书法集》是由张裕钊文化园筹资出版,因该园正处于发展阶段,经济比较困难,张裕钊文化园园长张绍银四处筹措经费,先后到武汉、黄石、鄂州市内联系商界朋友,寻求赞助,并通过“张裕钊体”书法家杨现文介绍,获得了一些“张裕钊体”书法爱好者的帮助。
张绍银介绍,该书由鄂州学者张靖鸣负责编辑,该书除了收录传统形式的楹联、横幅、斗方、扇面之外,新列出了文稿、诗稿、联稿、题签等书目,并按此辑录作品。
同时,该书在呈现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文学与学术审美。这是目前国内张裕钊书法作品形式与内容较全面、表现形式新颖性与前卫性结合的一本书法集,不仅选录了《八分考》《南宫县学记》《李刚介碑记》等重要作品,还有张裕钊与文友、亲人的不少信札,以及少见的日本馆藏书法,展示了张裕钊在不同时期的书法创作风貌,给今天的书法创作者带来有益启示,不失为临习与鉴赏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