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日记写就平民视角历史画卷《荆楚文库》之《朱峙三日记》全套出版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6-19 语音:播放

民国元年的朱峙三

朱峙三日记手迹

  5月31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给鄂州辛亥老人朱峙三的后人胡念征,送来了全套共10卷本400万字的《荆楚文库》之点校本——《朱峙三日记》。

  朱峙三(1886年—1967年),辛亥风云中的报人,生于清武昌府武昌县(今鄂州市)县城,原名鼎元,字峙三。

  朱峙三16岁考中秀才,后转习新学。辛亥首义前后,任《汉口中西报》《公论新报》主笔、《中华民国公报》编辑。民国期间,先后任黄安(今红安)县公署书记官,兼理司法。其后,在鄂城寒溪中学、汉阳晴川中学、湖北省第一师范等处任教。

  20世纪20年代末至抗战爆发前,历任蒲圻县县长、黄冈县县长等职。抗战爆发后,随省府西迁,辗转宜昌、恩施等地。抗战胜利后,东归武汉,续任省府参议。新中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参事室参事。

  胡念征是我市地方文史专家,据他介绍,自7岁起,祖父朱峙三开始写日记,至76岁因年老才罢笔,持续70年未曾中辍。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朱峙三亲历和见证了中国社会风起云涌的历史变迁。他的日记内容非常丰富,关注社会人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既有关于时事的大量见闻,也有由此生发的感想和议论。

  1955年,时年69岁的朱峙三老人对自己的日记作了自序,“惟日记之作,始念起于光绪戊戌春间。是时读书五载,每见先师程公松年于其常用书眉上多记年月日时,或间注数语,随时可查证其过去事。予尚童稚,亦戏仿之,以所读四书、唐诗、自订塾课字本,亦记以时日,而时取检察……予日记内容在清代者,如朝廷掌故文献、君后之败废荒淫、官吏昏庸贪墨,以及国家贫弱缘由、革命党会潜伏、内政外交、邸钞文告,凡可纪者,即民间轶闻亦悉载之。次则诗文书画之品评,音乐戏剧之观听,亦间有类载。五十余年中,国体政治之变更递嬗,因益改革,凡具有历史性者无不搜罗焉。”

  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资深荣誉教授、原校长章开沅是最早关注和整理《朱峙三日记》的学者。

  1984年,章开沅为《朱峙三日记》(1893年—1919年)部分作序,序中记述:“朱峙三先生是与我交往较多的辛亥老人之一,擅长书画,勤于治学,日记终身不辍。1955年自行整理汇集,日记已有一百零四册之多。朱老热心近代史事研讨,曾多次邀我前往阅览,颇有选编付梓之意。但限于客观条件,岁月荏苒,直至老人病逝,这部日记一直未能问世。幸好其后裔珍惜先人手泽,历经‘十年动乱’,保存完好无缺,可供研究此段史事者参考。”

  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朱峙三日记》先期出版。在出版说明中,章开沅认为,举凡近代重大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赣宁之役、讨袁战争等,在《朱峙三日记》中均有所记述。尽管不是风云际会的英雄,而只是作为一位普通的、正直的知识分子,朱峙三忠实记录下身边的所见所闻,包括自己当时的思想活动,但也正因如此,他的日记便区别于一般的史事记载,它的史料价值在于比较具体叙述了历次重大事件在民间的反应,保存了不少普通老百姓当年的原始议论,这是在一般官方文献和显赫人物回忆录中难以见到的。

  另外,《朱峙三日记》有细致的生活场景描绘,更由于作者长期处在社会中下层,因此,日记的内容更接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使得《朱峙三日记》不仅可供历史研究,而且对于大众读者也会感到亲切有味。通过民众日常生活的视角,在衣、食、住、行等微观的层面上记录近代中国,特别是湖北鄂州地区的社会转型和历史变迁,这正是 《朱峙三日记》的最大特色,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既是一份真实的历史档案,也是一幅用文字编织而成的民间生活画卷。

  《荆楚文库》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荆楚全书》的编纂成果,其主旨是“全方位搜集、整理湖北历代文献,建立完整的研究湖北的资料系统,以深入认识湖北地域特色,传承弘扬优秀文化,促进湖北文化繁荣发展”。

  前后经历40余年,《朱峙三日记》才得以完整点校出版,“《朱峙三日记》时间跨度之长、保存之完整、内容之丰富,世所罕见。朱峙三先生的日记手稿历经战乱兵燹,得以保存,实属不易,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遗产。”《朱峙三日记》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国林和我市文史专家胡念征共同整理,对该文献的全套出版,周国林如是认为。

  2024年2月,《朱峙三日记》由《荆楚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次出版发行。

  全媒体记者 李洪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