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贺龙率部从鄂城出征参加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7-17 语音:播放

□ 夏建国

  97年前的1927年7月17日,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在鄂城县誓师出征南昌,其对八一南昌起义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一位特殊将帅的历史抉择

  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冲锋陷阵的军事家中,贺龙确实是一位经历非常特殊的将帅。清末出生于湘西贫穷家庭的他,14岁跑过马帮,17岁加入杀富济贫的哥老会,18岁以“两把菜刀”闹革命,30岁参与北伐战争,31岁以非共产党员身份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59岁成为十大开国元帅之一。

  贺龙缘何在鄂城县有此历史壮举?这既与其先后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武装讨伐袁世凯和北伐的经历有关,更与其结识共产党人并目睹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相关。其中4位共产党人对他的思想行动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位是贺龙后来选择跟着共产党走的领路人周逸群。据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周逸群》记载,还在1924年驻军周逸群家乡贵州铜仁时,这位黄埔军校学生寄回进步书刊,使贺龙得以通过其亲友借阅。1926年9月,作为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队长的周逸群回家探亲,两人首次见面后,贺龙有了“共产党里就是有人才”的感叹。新中国成立初他回忆:“第三天,我就和周逸群说,我要参加共产党和改造部队。”周逸群留下来帮贺龙创建师政治讲习所,迈出了改造其军队的第一步。这也是贺龙从思想到行动靠拢共产党的第一步。

  第二位是时为国民党中央常委兼秘书的吴玉章。《中共党史人物传·贺龙》载,在北伐中,从湖南一路打下湖北公安、沙市、宜昌的贺龙,看到了大革命高潮中的隐忧和国民党内权力斗争的阴暗。《中共党史人物传·吴玉章》介绍:“刚打下宜昌,一些原来的旧军阀就想吃掉贺龙的军队,武汉当局派吴玉章进行查处。”这位正直的共产党人“当场据理申斥”反动分子的诬告,“并机智地提出把贺龙调往武汉,以‘拱卫革命的中心’”。这让贺龙第一次对国共双方有了泾渭分明的感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贺龙于1927年 2月中旬率部开抵负责武汉外围防御任务的鄂城县。

  第三位是在第二次北伐中,与贺龙并肩战斗牺牲的英雄团长蒋先云。进入1927年,大革命出现逆转,蒋介石于4月12日在上海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接着奉系军阀乘机向武汉杀来。据《中共党史人物传·蒋先云》《贺龙》记载,4月22日,贺龙响应第二次北伐号召,率部进军河南。5月28日在同奉军的临颍决战中,蒋先云所率领的第十一军第七十七团,与第十二师和贺部改编后的独立第十五师一起承担主攻任务。他亲自带领先遣队冲锋在前,三次受伤三次挺起,“牺牲前,他仍挺身奋力高呼:冲啊!杀啊!前进!前进!”此战的胜利,为贺龙4天后打下河南省会开封扫清了道路。以蒋先云为代表的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让贺龙进一步认清了国共两党,这为其作出最终决定打下了思想基础。

  第四位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事部部长周恩来。第二次北伐被誉为“钢军”的贺龙所部,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军,6月26日奉命返抵武汉。据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贺龙年谱》载:“7月初,周恩来在周逸群陪同下,在武昌鲍公馆拜会贺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贺龙大事年表》记下了这次重要会晤中贺龙的坚定态度:“我认定共产党是最好的,我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7月10日,掌握国民党武汉军政实权的唐生智,为拉拢贺龙约其当天会面。《贺龙年谱》载:“是日,率二十军离开武昌到鄂城,有意避开了唐生智。”

  7月上旬,面对国共两党关键人物的“一言”和“一行”,实际上是贺龙所作出的历史抉择。

  从第一次进驻的国民党左派将领身份,到第二次进驻时怀揣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决心,位于鄂州的二十军军部旧址,恰好见证了贺龙革命初心的确立。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

  一个危急关头的誓师动员会

  返抵鄂城的5天内,《中国共产党简史》载:“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在此情势下,《中共党史人物传·贺龙》记录了武汉传来的两条对历史影响巨大的信息。7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撤销陈独秀总书记职务,决定集结力量“东征讨蒋”。7月15日,汪精卫决定与共产党分裂,开始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正是在这一危急的历史节点,《贺龙大事年表》记下了这位深明大义的军长在鄂城挺身而出:7月17日召开二十军连以上军官大会,表示“现在革命到了危急关头,我要跟共产党走革命的路,坚决走到底”。《中共党史人物传·贺龙》载:“官兵们一致拥护贺龙的决定。”

  因此,这次会议实际是在白色恐怖已开始笼罩中国大地的紧要关头,贺龙正式与国民党决裂、带着二十军跟着共产党走的誓师动员大会。作为唯一保存完整、有据可查、位于鄂城大北门的二十军军部旧址,自然成为印证贺龙接受共产党领导、出征南昌起义的重要实物遗存。

南昌起义浮雕

  一次特别出征对建军的重大贡献

  根据《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周恩来》《谭平山》《贺龙》,以及《贺龙大事年表》《贺龙年谱》等史籍记载,17日,连以上军官誓师动员会后,二十军当即开始了一次特别出征——这支主官尚不是共产党员的部队,不惧凶险,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向九江集结。为确保此次出征万无一失,贺龙率先从鄂城军部出发,当晚到石灰窑等地的基层部队督导。

  从鄂城出征的第三天(20日),贺龙在黄石港乘船东进。第六天(23日)抵九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就举行南昌武装暴动征询意见,贺龙表示:“我只有一句话,赞成!”第十天(27日)贺军到达南昌。第十一天(28日)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到二十军,告知起义计划。得到明确表态后,贺龙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总指挥部设在二十军军部。第十四天(8月1日),贺龙作为总指挥,与中共前委书记周恩来,前敌总指挥叶挺、朱德,军事参谋长刘伯承等在南昌指挥起义成功。

  根据中央党史资料丛书《中国共产党历史》载,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有贺龙、叶挺、周士第、蔡廷铠、朱德分别所率的第二十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十一军第十师和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贺部不仅是唯一的军级建制,且从鄂城誓师出征到南昌投入战斗的人数最多,达7500人,占参战总数20500人的37%。

  参加南昌起义的贺部中,有不少鄂城子弟兵。《贺龙年谱》载,7月10日从武昌返抵鄂城时,接受周逸群转达的中央军委意见,将“鄂城、大冶各处武装工农编入第二十军教导团”。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湖北省鄂州市组织史资料》明确记载:“大革命失败,中共鄂城县特支及其领导下的工农青妇组织被迫解散。一部分党员和工农武装奉命随贺龙赴南昌起义。”当时,在中共鄂城县特别支部委员会3名支委、10名党员中,就有“胡时达(为特支委员)、何耀祖、王文禄、徐伯诚等随贺龙赴南昌参加‘八一’起义”。这些人员成为第二十军扩充时由周逸群任师长、徐特立为党代表的第三师主要对象。

  不仅如此,二十军承担了南昌起义主要战斗任务,解决敌第九军一部,占领第五路军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朱培德的总指挥部、江西省政府、警察所等要害机关。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作为从鄂城出征的这支主力部队和其军长贺龙,因在南昌起义和中共建军中的特殊贡献,受到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

  1955年元帅授勋时,开国领袖毛泽东特在贺龙这位排名第五的元帅证件上填上001号。

  1957年建军30周年前夕,《解放军报》发表宣传“八一起义”文章时,周恩来在“党为了挽救革命的失败,决定由周恩来等同志在南昌举行起义”的“南昌”后面,加入“以贺龙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和朱德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一部分为基础”。随后,开国元帅陈毅将起义领导人由“周恩来等同志”补充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

  贺龙元帅证编号和这份现珍藏于国家博物馆的修改稿,充分证明了贺龙率部从鄂城出征南昌起义的重要历史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