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南郊设坛郊天 哪两篇雄文助孙权登基称帝?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5-10-16 语音:播放

  □ 周承水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在濡须口发出的这声慨叹,穿越千年历史风云,至今仍回响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这句话表面上是对孙权才能的赞美,深层却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理想继承人”的集体想象。孙权作为三国时期最年轻的霸主,18岁接手江东基业,在强敌环伺中不仅守住了父兄打下的江山,更开创了东吴60年的国运。

  黄武八年(公元229年)四月的武昌(今鄂州),产生了两篇雄文。孙权那篇称帝的《武昌即位告天文》,稍通鄂州历史文化的人都知道。而胡综为孙权称帝专门创作的《黄龙大牙赋》,估计知晓该篇雄文的人不多。

  胡综,字伟则(公元183—243年),豫州汝南郡固县人,曾与孙权同窗读书,算是学友。胡综历任东吴建武中郎将、侍中等职,职掌军政文书,并参与制定律令。他也是东吴的大辞赋家。

  三国鼎立之初,年号问题对于孙权来说非常纠结,总感觉自己称帝名不正言不顺。曹丕是通过“禅让”称帝的,其程序具有合法性;刘备更不用说了,汉室宗亲称帝有血统依据。而孙权称帝很难找到让人信服的理由。

  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为避免两面受敌,在曹丕称帝后,孙权就派使者向曹丕称臣。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诸军事。公元222年,孙权也给自己取了年号:黄武。黄初是曹魏的年号,章武是蜀汉的年号,孙权从曹丕、刘备的年号中各取一个字,就成了自己的年号。其实,王是不能用年号的,“黄武”这个年号,孙权是在试探曹、刘两家,看其有没有反应。结果曹、刘两家根本没有理会孙权。这个年号孙权就一直用了8年。

  公元229年,隐忍多年的孙权,在刘备、曹丕先后去世后,公元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后,孙权终于硬起来了,于是他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黄”的意思不用多说了,孙权是在向世人表明,自己才是汉朝真正的继承者,曹丕是篡逆;“龙”字表明他才是真命天子。

  另外,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夏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所谓黄龙、凤凰,都是古代帝王改朝换代时惯用的把戏,就是所谓的天降祥瑞、天降大任于斯人。既然黄龙都出现了,所以利用“黄龙”作为自己的年号,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孙权由吴王进位皇帝,在武昌南郊设坛郊天,并改元黄龙。于是,他以夏口、武昌出现黄龙祥瑞为背景事件,命胡综以象征军权的黄龙大牙旗撰赋,宣示吴国“应期受命”的正统性。胡综接受任务后,回想起孙吴将士在雄才大略的吴王孙权领导下,黄龙大牙旗所向披靡,文武大臣齐心协力,以武而昌的宏图在孙权的经营下蒸蒸日上,《黄龙大牙赋》一挥而就。其文曰:

  乾坤肇立,三才是生。狼孤垂象,实惟兵精。圣人观法,是效是营。始作器械,爰求厥成。黄、农创代,拓定皇基,上顺天心,下息民灾。高辛诛共,舜征有苗。启用甘师,汤有鸣条。周之牧野,汉之垓下。靡不由兵,克定厥绪。明明大吴,实天生德。神武是经,惟皇之极。乃自在昔,黄、虞是祖。越历五代,继世在下。应期受命,发迹南土。将恢大繇,革我区夏。乃律天时,制为神军。取象太一,五将三门。疾则如电,迟则如云。进止有度,约而不烦。四灵既布,黄龙处中。周制日月,实曰太常。桀然特立,六军所望。仙人在上,鉴观四方。神实使之,为国休祥。军欲转向,黄龙先移。金鼓不鸣,寂然变施。暗谟若神,可谓秘奇。在昔周室,赤鸟衔书。今之大吴,黄龙吐符。合契河洛,动与道俱。天赞人和,佥曰惟休。

  这篇赋如汉赋“嘉木树庭,芳草如积”的格调,韵律和谐,气势磅礴,寓意深刻。赋文追溯黄帝、神龙、商汤、周武王等圣贤以兵定国的历史,强调军事力量对政权建立的作用,即孙权“以武而昌”的强国理念。作者通过“四灵既布,黄龙处中”等意象,描绘黄龙大牙旗林立武昌城头“疾则如电,迟则如云。进止有度,约而不烦”的奋斗与从容,并以“在昔周室,赤鸟衔书。今之大吴,黄龙吐符”呼应天人感应思想,宣示吴国“应期受命”的正统性。用“黄、农创代,拓定皇基”,对武昌城龙蟠凤集这片风水宝地的由衷赞叹。

  从吴王进位帝王,这是孙权的政治智慧赢得的。孙权政治艺术核心在于“弹性生存”的能力。与曹操“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强势进取,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德坚持不同,孙权展现的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政治智慧,即大丈夫能屈能伸。他在武昌先称王、后称帝的政治策略和强国理念,胡综的《黄龙大牙赋》作了生动诠释。通过这篇赋文,我们可以想象孙权称帝时武昌城的盛况和国家兴旺。

  中国人做事向来讲究名正言顺,孙权也不例外。所以,黄初、章武、黄龙这些年号看上去像是随意组合,实则大有深意,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并希望国家长治久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