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百余首同吟武昌鱼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8-07 语音:播放

□ 朱振东

  由于对武昌鱼鲜嫩味美的思念,也因那位“年少万兜鍪”的孙权曾迁都鄂县的故事,自魏晋以来,历代文人雅士、美食行家对武昌鱼推崇备至、赋诗吟唱,寄托了多少逸情雅致。

  据我市文化名人艾三明于2013年的统计,现今发现吟唱武昌鱼的诗词123首。百余首武昌鱼诗词中,开篇为三国时《吴孙皓初童谣》,亦是人们熟知的“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结束篇为当代伟人毛泽东1956年创作的《水调歌头·游泳》,这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鱼文化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武昌鱼入诗的文学表现手法多样,或凭吊古迹、追忆往昔,或逸兴抒怀、咏物言志,或赠友送别、闲游美食,多是极富感染力的美篇雅句让人信手拈来。

  北周大诗人庾信在《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十首(之八)》一诗中写道:“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诗句情真意切,抒发了自己出使西魏,怀念故乡的情怀。

  唐代诗人岑参在《送费子归武昌》诗中有“秋来倍忆武昌鱼,梦魂只在巴陵道”之句,道出诗人在金秋时节,格外思念武昌鱼的难忘之情。

  元代诗人马祖常曾写诗劝告友人,不要馋恋武昌鱼的美味而忘归故里,诗中写道:“携幼归来拜丘垅,南游莫恋武昌鱼。”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在《鄂州南楼》诗中,有“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之咏,表现诗人对武昌鱼的赞美之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谪居黄州任团练副使时,常楫舟到樊口,与当地友人泛舟江面,钓鳊畅饮,他有诗云:“晓日照江面,游鱼似玉瓶。谁言解缩项,食饵每遭烹。”一幅长江游钓武昌鱼的闲情场景跃然于诗中。

  此外,王安石的“迢迢建业水,中有武昌鱼”“昔人宁饮建业水,共道不食武昌鱼”;周端朝的“晓梦惊辞赤壁鹤,夜栖看打武昌鱼”;汪玄锡的“莫道武昌鱼好食,乾坤难了此生愁”;何景明的“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的佳句雅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了诗人们对武昌鱼的赞誉。

  不过,根据“团头鲂之父”易伯鲁教授的学术观点,他认为:“多年来,报刊上曾发表过一些关于武昌鱼的史话和传说,似乎武昌鱼作为一种实体鱼类,历史上早有记载。这其实是一个误会。已经提到,古代鱼类学著作中,没有武昌鱼的记录,这个名称仅在古诗词和歌谣中出现。诗词中的武昌鱼,并不是一种实体鱼类,而是诗词中常用的一种比兴手法,借以抒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