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松风墨韵·宋哲金书法作品集》
读好书刻好印写好字
信息来源:鄂州市人民政府网
日期:2014-06-08
语音:
年过半百,治印攻书30余载,宋哲金以前出版过书法篆刻集、篆刻集,现在又出版书法集,他似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版一本作品集。
此集汇聚了宋哲金8年来的近百件书法作品,涉及篆、楷、行、草诸体,古朴厚重,变化丰富,显示出他的书法创作的整体面貌和实力。一个机关的负责人,在繁忙工作之余,能如此潜心探寻、孜孜追求而取得这样不凡的艺术成就,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从他书法创作路径来看,总体上还是以篆书系统为中心,再向行、草、楷扩展延伸,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他篆刻艺术成就很高,尤其是古玺,“印从书出”。
这百件作品中,我个人比较喜爱的是甲骨文书法。如《大本真学联》(2009);另一件《呼朋心在联》(2005)则以笔味为主,比较稳重,圆润而静穆。他的篆刻,创作思路略有两点,依他的说法,一曰“工稳”,一曰“写意”。他的书法创作思路,我觉得也有这两点,《大本真学联》属于“写意”,《呼朋心在联》则属于“工稳”。“工稳”与“写意”互动,是比较精明的创作理念。
其次,比较喜爱他的小篆。收入集子的小篆作品最多,样式、风格多姿多彩,比较精致的应该是铁线篆,如《室有家无联》(2010)、《唐李白送储邕之武昌》条幅(2011)等,可谓偏重于“工稳”一路。偏重“写意”一路的,如《邓石如游五园诗》条幅(2010),金粉书漆,圆润恣意的笔触中融入些许汉简的活泼笔势,别有奇趣,再配以左右两边长条红纸墨书行草题款,整体款式、色彩效果颇佳,独具匠心。此外,还有2件楚简书法作品也颇有新意。
收入集子的金文书法作品不多,像《得意好学联》(2010)、《榨响油光联》(2006),用笔迟涩凝重,颇有金石韵味,不过似觉得创作取向不够清晰,不够像他的小篆个性风格取向那样鲜明。
其他行书、草书、楷书作品皆工稳厚实,尤其是有些篆书作品上题款的行草甚佳,涩重而潇洒。集子中未见隶书作品(仅小楷扇面中有一行隶书题款),从哲金印集中“边款”的数行隶书看,还是有所用意,可着力不够。隶书是“今文”之祖,汉隶应该是草书创作、行书创作、楷书创作的基础。汉隶的薄弱,我个人以为,是进一步提升行书、草书、楷书创作水平的一大障碍。譬如说,集子中仅见三帧小楷,一帧小楷为《王羲之兰亭序》立轴(2012),看得出哲金费了很多心思,也写得工整,若能有意识引入汉隶的东西,如宽结与笔势,再点缀一点篆书的装饰意味,小楷的品味有望提升几个层次,当然,首先要深入汉隶。
总的来说,宋哲金的书法创作之路是成功的,他的篆刻书法创作之路更是成功的,在同龄人中无疑是佼佼者。这本书法作品集是很有分量的,品位高,气度大。我想从更高水准来审视这本集子,还是要说一点遗憾,枯笔、随意之笔多了,有湮没那些精品力作之虞。不知这种观看印刷图版的印象准不准确,没看原作,也不知道是否另有笔性、墨性、纸性的缘故。在我们这个“沸腾的时代”,不受“浮躁之风”的沾染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在哲金始终保持着一份“清洗大脑”的警觉。
书法艺术是个“遗憾的艺术”,既靠人为,又靠天意,那种即兴挥毫过程中奇妙的偶然性,是可遇而不可求,时刻准备好,期望着幸运之神的降临。□张天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