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新著出版说鄂州赞故乡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3-08-23 语音:播放

  《鄂州札记》——

  近日,我市作者熊明新的鄂州人文地理新著《鄂州札记》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

  《鄂州札记》作者通过广泛研读有关鄂州的各类史志,并结合其对鄂州人文地理的长期观察和直接感受,对鄂州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进行了多角度梳理考证和详细记述。

  据介绍,全书40多万字,分历史沿革、山水变迁、乡村区划、历史人物等四大部分。其中,沿革记之 《樊山札记》,尝试从历代朝廷治理体系的视角,叙述秦汉鄂县到1983年鄂州建市这2000多年鄂州治理体制的频繁变化及各时期的重大事件。《<浪语集>中的武昌往事》,从南宋初武昌县令薛季宣仅存的著作杂集《浪语集》中,直接读取南宋武昌县诸多历史文化信息,其中很多为古代武昌地方史志以外新的发现;山水记通过追溯鄂州武昌山、梁子山、神人山、白雉山等16座名山,梁子湖、鸭儿湖、洋澜湖、花马湖等鄂州百湖的历史变迁,详细记述了这些

  变迁对鄂州变化发展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影响;乡村记通过追溯鄂州古代内外四乡、三十七里的历史演变,聚焦当今为鄂州工业化、城市化作出奉献和牺牲的乡村,意在为这些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村塆留下难得的历史记忆;人物记着眼于清代武昌县志与现代鄂州市志的空窗期间,将武昌首义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中的鄂州籍杰出人物,尽可能完整详细保留在鄂州现代城市记忆之中。

  《鄂州札记》作者尝试通过考索史实,分析源流,展现底蕴,以形成对鄂州地方志乘的有益补充,进一步丰富对鄂州历史文化各个方面的认知。其中《重读<武昌县志>》,曾经以笔名楚昕在2021年2月10日的《鄂州日报》上全文刊发。作者以《重读<武昌县志>》代为《鄂州札记》序言,正如“后记”中表述的,“感受鄂州变迁,感知鄂州根脉,牢记历史鉴戒,牢记传承责任”,既是《重读<武昌县志>》的初衷,也是写作《鄂州札记》的愿望。(许云开)

  《梦的入口处》——

  近日,我市诗人刘国安的诗集《梦的入口处》由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全书17万字,分为“市井工笔画”“故园乡愁风”“时光万花筒”“诗情与共勉”四大部分,收录作者近三年来关于乡情、乡风、乡愁的诗作130余首。

  刘国安深深扎根生活源头,保持较好的创作势头。近年来,他的诗风几乎“放弃”了抒情,而是结结实实用细节编织诗章,更多发生在生活、亲情和自然之间的对话,皆涉及命运这个主题。而日常百姓间有关命运的讨论,无关乎玄虚的哲学,只有直接的、对笼罩于身体光晕的穿刺,在某个瞬间,形成诗性的生命感知。他的诗作曾入围武汉地铁诗歌空间,散见《诗歌月刊》《中国诗歌》《天津文学》《芳草》《特区文学》《星火》等刊物。曾获《上海文学》抗疫诗歌征文佳作奖,《学习强国》诗歌征文三等奖,主编散文诗歌集《采撷春光》、小说集《书堂夜话》,2010年出版诗歌散文集《放飞炊烟》。(阿勇)

  《风住的街》——

  8月19日,我市诗人李鹏新书《风住的街》《子衣集》签售发布会在市新华书店举行。

  文学爱好者们走进书店,捧读诗集,共同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缅怀、对现实的感叹、对爱情的追寻、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咏赞。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希在《风住的街》序言中评价道:“城市与乡村,是两条不同的人生走向,如同浪漫与写实,是两种不同的审美方式,但李鹏另辟蹊径,走了迂回交错的独特道路:为了追求事业,他走出乡村,居住城市,诗歌成为不忘初心、重返家园的路径。”(董念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