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绪保
2023年6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如期开幕。由市委宣传部策划,市文联、市雕花剪纸研究会组织设计创作的鄂州雕花剪纸十米长卷《美丽鄂州空港新城》在湖北展馆展出。
1、剪下生花绘春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工作,每年将鄂州雕花剪纸这个世界非遗项目传承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宣传部将打造雕花剪纸精品项目,列入冲击“湖北屈原文艺奖”重点工程来抓,挤出宣传文化资金支持精品打造。市文联党组专题研究精品打造工作,全市相关文艺家协会和文艺家积极协助雕花剪纸研究会打造精品,鄂州的《富春山居图》《美丽鄂州空港新城》应运而生。
鄂州雕花剪纸长卷作品《美丽鄂州空港新城》长10米、高1.25米,其中布局了50多个具有鲜明鄂州历史文化地域特色的地标点位。这些点位通过江河湖泊线,一线串珠,依据鄂州地理平面图绘成重点突出、疏密有度、摇曳生姿的美丽画卷。
长卷上下祥云环绕,嵌入“山字镜”“四叶八凤镜”“神兽镜”等鄂州古铜镜代表造型和“鹿鹤回春”鄂州经典老花样。两侧嵌入《吴王试剑》《苏东坡踏雪寻梅》《葛洪采药》《书堂夜雨》《陶侃植柳》《四眼井》六个经典传说故事,充分彰显了鄂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作品艺术再现了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画中,和美鄂州、城乡融合的日新月异的鄂州面貌。参观者若将自己“置身”其中,从起点随着江河湖泊的“足迹”前行,可以“领略”一个个历史文化地标,可以“踏进”一片片山水林田湖草地,可以“参加”一处处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娱活动。
当你的目光停留在武鄂同城发展的“桥头堡”葛店经开区,你会被林立的高楼和雄伟的电厂所吸引,这不就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典型特征吗?
徜徉在武汉都市圈“后花园”梁子湖区,你会被旖旎的万秀风光与美丽的梁子湖风情所陶醉,良好的生态湿地与动人的传说故事,让人的五脏六腑都十分舒畅。
行进在武鄂同城发展的“加速器”华容区,情不自禁赞叹这“花容月貌”风景的同时,你会感叹这片红色土地带给人们神圣的力量。
游走在鄂州经济社会的“压舱石”鄂城区,你会感叹这里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一个个标志性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闪亮耀眼,一行行绿树花草点缀其中,活脱脱一幅风景秀美的山水画卷。
停留在鄂州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花湖机场,你会被眼前这座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湖北省头号工程)所震撼,它不是传说,而是坚实耸立在鄂州这片神奇的热土上。
借历史鄂州、文化鄂州、山水鄂州和发展鄂州的内涵,长卷生动呈现了当下鄂州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2022年3月,《美丽鄂州空港新城》立项。得益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强有力的组织与保障,市摄影家协会、市书法家协会和市文史专家为作品提供了系列精美图片及专业知识服务;同年10月完成创作;12月28日,在中国剪纸名家八人展暨鄂州雕花剪纸精品展上首次亮相。
“鄂州雕花剪纸能创作出这样一幅大型精美作品非常不容易,值得赞扬,要继续努力,把鄂州雕花剪纸这块品牌传承下去。”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肖伟池观后说道。
近几个月来,在鄂州观展的过程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周毅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宏复、湖北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范国忠和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叶洪光、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副教授王纯、上海美术学院青年教师王蒙等专家学者都赞不绝口。
2023年第一期《中华剪纸》杂志,以“剪下生花绘春秋”为专题,用14个版面系统推介了鄂州雕花剪纸艺术,并整版推出剪纸长卷《美丽鄂州 空港新城》。
2、艺术贵在有创新
艺术贵在创新。正是得益于创新理念,《美丽鄂州空港新城》才有了拓展边界的可能。
长卷首先从传统的剪纸小画幅突围出来,选择十米巨幅来表现内容。关于这一点,长卷主创者之一、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鄂州雕花剪纸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鄂州雕花剪纸研究会会长曹小琴说,多年前,受中剪会副主任、金坛刻纸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组织创作的剪纸长卷《大运河》启发,她也想用长卷形式,全方位展示大美鄂州的形象。
“由于时机不成熟,此前,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这次,终于有机会了。”2022年,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鄂州市雕花剪纸艺术》一书。在编辑过程中,曹小琴见到了该书的指导老师杨兆群。交谈中,她向杨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梦想,杨老师很乐意助她圆梦。
长卷的创新还表现在点位选择上的超前布局,如在建的长江燕矶段大桥,“三大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这些点位是鄂州市重点工程,必须收入画中。有了这种超前意识,才不会有遗珠之憾,而作品也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始终保持内容不会过时。
跨市联手打造,也是一种创新。举鄂州雕花剪纸研究会之力,完成这样一件十米长卷,客观说,有一定的难度。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决定由曹小琴与杨兆群合作主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丽鄂州空港新城》的创作者们秉承守正创新的思想,对作品进行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
画面采用散点透视法构图,点位设置既符合地理真实,又不失艺术再现,做到人、景、情相融相洽,如跳广场舞的市民怡然自乐之态跃然纸上,与画面的喜气洋洋点面呼应,充满吉庆之气。
在镂刻技术的运用上,建筑阳刻,湖泊水域阴刻,阳刻和阴刻有机结合,生动描绘了城在水中、山在城中、人在画中的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和美和谐画面,给人视觉上的震撼、情感上的共鸣和美的享受,表达了剪纸艺人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炽热情感。线条则粗细搭配,刀法娴熟自然,力透纸背,取得了“千剪不乱、万刻不断、细如发丝、状如波澜”的艺术效果。
整幅画面配以具有文化标识意义的鄂州元素,并以此作为边框纹饰,将鄂州代表性古铜镜中和鄂州经典老花样置于画面上下端,让人联想到古代鄂州冶炼铸铜业的发达和先进,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左右两侧则饰以鄂州经典传说故事,增加了历史厚重感。
长卷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行,于历史长河觅宝,于当下生活采珠,创作者思接千载,刀游古今,潜心奉献;欣赏者临幅静观,心有所思,会心微笑,可谓是“女者容,悦者喜”。
独特的艺术魅力,既促进了鄂州雕花剪纸艺术水平提升,又为鄂州文创产品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可谓一举两得。
3、美丽得益于求精品
除了坚持守正创新理念之外,还在于强烈的精品意识。精品意识是工匠精神的出发点,也是艺术家追求艺术的归宿。
在设计花湖机场图片时,因没有进过机场,跑道走向难住了大家。联系机场,负责人说没有买机票不能进入,他们拿出了机场设计图。可是,平面图纸缺乏直观感。
为了追求艺术的真实,创作团队只好组织摄影家绕道机场,去附近村庄的小山观察飞机起降的方向。看到飞机呈平行状滑落之后,垂直于航站楼停放,摄影家拍下整个画面,而主创人员也终于明白飞机跑道线怎么表达。
“很多点位需要时间去体验,才能得到真实的表现,为避免一些错误,宁可多吃一点苦也要进行实地考察。当然,没有团队精诚配合的力量,更是难以成事。”曹小琴不无感慨道。
进入雕刻环节,所遇困难,雕刻艺人的付出常人是难以想象的。长卷高1.25米,残疾雕刻艺人曾媛媛个头不高,雕刻时,手伸不到画卷中间,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她脚踩一只凳子,整个人的上身趴在长卷案桌上,下巴垫着一卷卫生纸,进行雕刻。
“一天常常工作十多个小时,才能雕出二十厘米见方的画面。与正常艺人比,她要用这种姿势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这需要多大的意志去坚持!”一创作伙伴感慨地说。
在创作过程中,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时刻挂念作品进展情况,指导修改作品清样,协调解决采风、拍摄、创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市文联工作专班前后4次冒着疫情,前往江苏金坛,与专家就点位的增删、点位的地理方位及特点、内容的表达、环境的布局,以及技术要素运用进行广泛深入研讨。市剪纸研究会万水清、孟翠兰等骨干成员,还多次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特别是曹小琴每个周末要往返于鄂州、金坛两地。当时,全国多地疫情抬头,为了不摘下双层口罩,四个小时的车程,她硬是忍着一口水不喝,下车后,不顾舟车劳顿,直奔目的地,与杨兆群老师交流,解决难题。为了按长卷规定的尺寸完成画卷边饰纹样的设计和雕刻,业余时间,她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多月,沉浸在雕刻之中。
剪纸长卷 《美丽鄂州 空港新城》不仅填补了鄂州剪纸长卷的空白,还用剪纸艺术的形式,记录了鄂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新貌,也凝聚着剪纸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