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谁心里还能没点“树”?——探寻鄂州古树名木

信息来源:鄂州政府网 日期:2024-08-27 语音:播放

东沟镇樟树下钟湾的古樟树

  历经百年风霜雨雪,仍枝繁叶茂,古树名木,树之长者,是从岁月里走来的“绿色文物”。它们不仅是鄂州珍贵的自然资产,更承载着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乡愁。近日,记者探寻矗立在鄂州各地的百年古树,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时间的沧桑巨变。

  村湾里的老长辈

  “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说到鄂州的市树,那不得不提樟树。近期古树名木补充调查显示,我市共发现101棵古樟树。在梁子湖区东沟镇就有这样一个以樟树命名的湾子——樟树下钟湾。

  樟树下钟湾有棵400余年的古樟树,深受村民们的爱护。在乡亲们眼中,古樟树如同家中长辈一般的存在,从不损害其一枝一叶。若有晚辈犯了错误,会拉到树下,面树思过,教训一番。

  “老树树干一般都是空心的,相当于老年人缺钙。”走过400个季节轮回的古樟树,也有很大的空洞,但它依然汲日月之精华,顽强生长。原鄂州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张再全告诉记者:“树活一张皮,只要古樟树的树皮还在,就能继续输送养分。”

  这棵古樟树姿态雄伟,与一口百年古井相伴。在古樟树的映衬之下,这里四季轮转,景色添了一份祥和之感。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村民们会聚在树下祈福,寄望新的一年平安无事、人丁兴旺、家庭和睦。

  秋冬里的红果果

  “冬青一树,有梅竹之风而不矜其节”,赞美的便是红果冬青,它树形优美,枝叶繁茂,四季常青,满树的红果在冬日里灿烂夺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物种。

  我市共发现6棵红果冬青,其中梁子湖区太和镇吴伯浩村就占了4棵。吴伯浩村党支部书记吴文栋说:“秋冬季节红果挂满枝条,大家会捡掉落的枝条回家,插在花瓶里,特别漂亮!红果还会吸引不少鸟雀来啄食,每每走到树下都是一场视觉盛宴。”

  因为老一辈人坚信它们能为村里带来好运,不能随意破坏,所以树木一直被保护得很好。即便后来有人出高价购买,也没有动摇吴伯浩村村民守护古树的决心。

  孕育、生长、兴盛、传承……怀着最朴素的情感,吴伯浩村村民接续守护着这4棵红果冬青,它们树龄均超过百年。吴伯浩村的发展,也恰如古树的长势般繁盛,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该村建有湖北省首个“守望萤火·花谷”基地,被誉为梁子湖的“花谷桃源村”。“村貌美,日子好。生态保护带动乡村旅游,红果冬青也一直陪伴着我们。”吴文栋很是感慨。

  捡果子 做豆腐

  点点阳光穿叶洒下,树荫里像泛起金色涟漪。在梁子湖区东沟镇刘河村,有棵树龄超500年的苦槠树,树冠犹如巨大的伞盖,安然守望着一方乡土。

  据64岁村民涂作礼介绍,门前的苦槠树春来开花,淡淡的香气会萦绕着整个村湾。每到九月、十月,苦槠树开始掉果,果仁奶白,生尝微苦,用来做苦槠豆腐却极好,村民们都会前来捡拾。从小吃着苦槠豆腐长大,苦槠花的清香和苦槠豆腐的味道也一直留存在涂作礼的记忆里,“敬树如敬祖,苦志以求立。”一棵苦槠树,系着村里人的乡愁。它像是刘河村的守护者,笑看儿童嬉戏打闹,倾听成长的烦恼,又目送一代代人老去。

  如今的刘河村,各家各户教育儿孙,保护古树、诚实做人、孝老爱亲是必上的“课程”,他们用苦槠树精神涵养着良好家风。家门口铺上了柏油路,村民们住进了新房,大力发展根生葡萄种植家庭农场……这株苦槠树见证着刘河村的发展变迁,苦槠花和苦槠豆腐更是成为村民们的共同记忆。

  鄂州还有很多古树名木,生长在街头巷尾、田野村边,在它们一圈圈的年轮里,刻录着树荫下轻摇的蒲扇、阵阵蝉鸣和孩童的嬉闹。那些古树的故事,静待我们发现、揭晓。

  文/全媒体记者 王馨妍 图/全媒体记者 胡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