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兮
骄阳当空,一辆江苏牌照的银色冷链车停靠在杜山镇憨实食品冻库门前。“这趟装完直奔苏州,明早就能上超市冷柜。”江苏宿迁司机李振邦手扶着货车冻箱门把手,看着工人们将最后一批武昌鱼搬进车厢。
憨实食品的创始人肖宝安,和武昌鱼打了30多年交道。
90年代的梁子湖畔,青年肖宝安踩着三轮车穿梭于鱼塘间。“活鱼娇贵啊!夏天怕缺氧,冬天怕结冰,一车鱼死半车是常事。”2008年酷暑,他亲眼看着一车武昌鱼在运输途中翻白肚,腥臭扑鼻。“鱼贩的命攥在老天爷手里,得变。”
2010年秋,肖宝安在杜山镇旭光大道87号挂起“憨实水产”招牌。首批投入的资金有限,肖宝安决心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打造冷库,解决“活鱼难存”问题。憨实水产一开张,就消化了周边滞销水产品,曾因滞销发愁的渔民,有了稳定收购渠道。回忆当年,渔民老周感慨:“过去鱼塘飘死鱼,现在鱼没出水就被订走,把一盘棋下活了。”
如今,走进憨实食品智能化车间,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在这里交融——盐渍池旁,调味师傅仍坚持手工翻鱼,盐度0.8%、风速3级、晾晒72小时……武昌鱼在流水线上完成蜕变。保留传统腌鱼技艺的同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技术团队驻厂研发的“三腌三晾数控系统”,延长了风干鱼保鲜期,损耗率降至3%,让千里之外的食客也能尝到“现做风味”。
“在苏州水产市场,我们的鱼有专属档口。”肖宝安手机里存着客户反馈视频,上海某酒店主厨端着清蒸武昌鱼赞叹:“解冻即烹,鲜度堪比现杀。”这条从鄂州出发的“冻鱼之路”,正改写传统水产流通格局。
李振邦告诉记者:“早些年拉活鱼,路上得换三次水。现在跑冷链,听着音乐就把钱挣了。”如今,物流平台把海量的人、车、货汇聚起来高效匹配,大幅缩短了运输时间。